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执行和解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1页
一、典型案例分析第11-14页
    (一)基本案情介绍第11-12页
    (二)案例揭示的法律问题第12-14页
        1.应否认可部分执行和解的执行力第12页
        2.人民法院在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过程中,其职能如何界定第12-13页
        3.是否应当对债务人假借和解协议移转逃避债务的行为建立处罚机制?第13-14页
二、民事执行和解的基本理论第14-21页
    (一)民事执行和解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二)民事执行和解的性质第15-18页
        1.执行和解为诉讼中的和解第15-16页
        2.执行和解具有私法行为与诉讼行为双重性质第16-18页
    (三)民事执行和解的法理基础第18-21页
        1.处分原则第18-19页
        2.诚实信用原则第19-21页
三、民事执行和解的立法沿革与司法现状第21-26页
    (一)我国民事执行和解的立法沿革第21-23页
    (二)我国民事执行和解的司法现状第23-26页
        1.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问题第23页
        2.和解协议变更履行主体后发生履行不能的问题第23-24页
        3.法院在执行和解中的地位不明确第24页
        4.申请执行人的权益保障问题第24-26页
四、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建议第26-34页
    (一)我国民事执行和解的效力完善第26-28页
        1.执行和解与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关系第26-27页
        2.执行和解的可诉性第27-28页
        3.执行和解是否拥有强制执行力及对执行程序的影响第28页
    (二)进一步明确法院在执行和解中的地位与职责第28-30页
        1.进行执行告知内容第29页
        2.对执行和解的司法审查第29-30页
        3.强化和解协议的履行监督第30页
    (三)完善民事执行和解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第30-32页
        1.明确当事人的不安抗辩权第30页
        2.引入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第30-31页
        3.和解协议无效并已裁定终结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利救济第31-32页
        4.对于和解协议变更履行主体后发生履行不能时的权利救济第32页
    (四)完善恶意执行和解的处罚机制第32-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约车的行政法规制
下一篇:当前艺术专业大学生爱国精神培育探究--基于湖北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