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实证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逻辑框架及预期研究结果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逻辑框架 | 第14-15页 |
三、预期研究结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新能源的相关信息 | 第16-19页 |
一、新能源的概念 | 第16页 |
二、新能源的特征 | 第16页 |
三、新能源的类别 | 第16-19页 |
第三章 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19-24页 |
第一节 新能源产业成长能力指标选取原则 | 第19-20页 |
一、科学系统性与客观全面性相结合原则 | 第19页 |
二、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 第19页 |
三、目标一致与动态可调整性相结合原则 | 第19-20页 |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第20页 |
第二节 指标的选取 | 第20-24页 |
一、财务指标 | 第20-22页 |
二、非财务指标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评价 | 第24-41页 |
第一节 样本的选取与处理 | 第24页 |
第二节 因子分析模型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因子分析过程 | 第26-32页 |
第四节 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 第32-41页 |
一、总体分析 | 第32-33页 |
二、各类型公司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第33-41页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1-43页 |
第一节 对政府的建议 | 第41-42页 |
一、增加政策扶持 | 第41页 |
二、提高准入标准 | 第41页 |
三、完善新能源产业体系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对公司的建议 | 第42-43页 |
一、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 第42页 |
二、完善员工制度 | 第42页 |
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一、本文总结 | 第43页 |
二、论文主要贡献与研究不足 | 第43-44页 |
三、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表 | 第48-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