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3.1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6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1.6.1 研究的创新 | 第23页 |
1.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1.1 资产证券化 | 第25页 |
2.1.2 汽车金融 | 第25-26页 |
2.2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 第26-28页 |
2.2.1 资产重组 | 第26页 |
2.2.2 风险分散 | 第26-27页 |
2.2.3 信用增级 | 第27-28页 |
3 我国资产证券化及汽车金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8-39页 |
3.1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8-32页 |
3.1.1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1.2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3.2 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32-36页 |
3.2.1 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3.2.2 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3.3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36-39页 |
3.3.1 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 第36-37页 |
3.3.2 贷款服务竞争力加强 | 第37-38页 |
3.3.3 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 第38-39页 |
4 德宝天元2016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介绍 | 第39-44页 |
4.1 德宝天元2016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交易主体 | 第39-41页 |
4.1.1 发起机构与贷款服务机构:宝马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 | 第39页 |
4.1.2 受托机构与发行人: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第39-40页 |
4.1.3 联席主承销商:中信证券/东方花旗有限公司 | 第40页 |
4.1.4 资金托管机构: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 | 第40页 |
4.1.5 信用评级机构:中债资信和中诚信有限公司 | 第40-41页 |
4.2 德宝天元2016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基本情况 | 第41-44页 |
4.2.1 产品资产池概况 | 第41-42页 |
4.2.2 入池资产合格标准 | 第42页 |
4.2.3 产品交易结构 | 第42-44页 |
5 德宝天元2016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定价分析 | 第44-59页 |
5.1 资产支持证券定价方法介绍 | 第44-45页 |
5.1.1 静态现金流收益率法 | 第44页 |
5.1.2 静态利差法 | 第44-45页 |
5.1.3 蒙特卡洛模拟法 | 第45页 |
5.2 静态现金流收益率法 | 第45-49页 |
5.2.1 定价模型 | 第45-46页 |
5.2.2 实证分析 | 第46-49页 |
5.3 静态利差法 | 第49-51页 |
5.3.1 定价模型 | 第49-50页 |
5.3.2 实证分析 | 第50-51页 |
5.4 蒙特卡洛模拟法 | 第51-59页 |
5.4.1 定价模型 | 第51-55页 |
5.4.2 实证分析 | 第55-59页 |
6 德宝天元2016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信用增级分析 | 第59-66页 |
6.1 分层结构设计分析 | 第59-62页 |
6.1.1 分层结构设计 | 第59页 |
6.1.2 强制执行事件发生前 | 第59-61页 |
6.1.3 强制执行事件发生后 | 第61-62页 |
6.2 完备的触发机制 | 第62-64页 |
6.2.1 加速清偿事件 | 第63页 |
6.2.2 违约事件 | 第63-64页 |
6.3 设置储备账户 | 第64-65页 |
6.3.1 混同储备分账户分析 | 第64页 |
6.3.2 现金储备分账户分析 | 第64-65页 |
6.4 外部信用增级分析 | 第65-66页 |
6.4.1 未进行外部信用增级 | 第65页 |
6.4.2 积极寻求外部信用增级途径 | 第65-66页 |
7 德宝天元2016汽车贷款证券化产品风险分析 | 第66-75页 |
7.1 信用风险 | 第66-73页 |
7.1.1 信用风险分析 | 第66-71页 |
7.1.2 信用风险防范 | 第71-72页 |
7.1.3 信用风险转嫁 | 第72-73页 |
7.2 其他风险 | 第73-75页 |
7.2.1 流动性风险 | 第73页 |
7.2.2 操作风险 | 第73页 |
7.2.3 早偿风险 | 第73-75页 |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5-79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76-79页 |
8.2.1 汽车金融公司方面 | 第76-77页 |
8.2.2 信托公司方面 | 第77-78页 |
8.2.3 政府方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