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绩效考核目的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动机的中介作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3页
    1.1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发展空间第11页
    1.2 绩效考核导向对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第11-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5页
    2.1 绩效考核目的导向——评估型考核与发展型考核第13-15页
        2.1.1 绩效的概念第13页
        2.1.2 绩效考核的概念第13-14页
        2.1.3 评估型考核与发展型考核的概念第14-15页
        2.1.4 评估型考核与发展型考核的测量第15页
    2.2 自我决定理论——受控动机与自主动机第15-19页
        2.2.1 自我决定理论第15-16页
        2.2.2 受控动机与自主动机的概念第16-18页
        2.2.3 受控动机与自主动机的测量第18-19页
    2.3 创新轨迹、幅度和影响——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第19-25页
        2.3.1 创新的概念第19页
        2.3.2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概念第19-21页
        2.3.3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推广和应用第21-23页
        2.3.4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测量第23-25页
3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25-33页
    3.1 评估型考核与发展型考核,对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间接作用:以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为中介变量第25-30页
    3.2 评估型考核与发展型考核,对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直接作用第30-33页
4 研究设计第33-38页
    4.1 前人的研究不足与我们的研究构想第33-34页
    4.2 研究框架及思路第34-35页
    4.3 研究设计第35-38页
        4.3.1 研究对象第35-36页
        4.3.2 研究工具第36-37页
        4.3.3 研究程序第37-38页
5 数据的质量检验第38-40页
    5.1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8-39页
        5.1.1 量表的信度检验第38页
        5.1.2 量表的效度检验第38-39页
    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39-40页
6 绩效考核导向对企业员工的创新行为的影响第40-55页
    6.1 人口学信息第40-50页
        6.1.1 样本的人口学信息第40-44页
        6.1.2 人口学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差异检验第44-50页
    6.2 描述性统计第50-51页
    6.3 动机对绩效考核导向和创新行为的中介模型——企业员工的样本第51-55页
        6.3.1 模型的检验第51-53页
        6.3.2 评估型考核和发展型考核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第53-54页
        6.3.3 评估型考核和发展型考核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第54-55页
7 绩效考核导向对高校硕、博导师的学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第55-65页
    7.1 人口学信息第55-60页
        7.1.1 样本的人口学信息第55-56页
        7.1.2 一个重要的前提第56-57页
        7.1.3 人口学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差异检验第57-60页
    7.2 描述性统计第60页
    7.3 动机对绩效考核导向和创新行为的中介模型——高校硕、博导师的样本第60-65页
        7.3.1 模型的检验第60-62页
        7.3.2 评估型考核和发展型考核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第62-63页
        7.3.3 评估型考核和发展型考核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第63-65页
8 讨论与结论第65-79页
    8.1 企业绩效考核的导向对员工的动机和创新行为的影响第65-68页
        8.1.1 人口学变量对企业员工的动机和创新行为的影响第65页
        8.1.2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和结果第65-68页
    8.2 高校绩效考核的导向对硕、博导师的动机和学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第68-76页
        8.2.1 学术创新的研究意义第68-70页
        8.2.2 人口学变量对高校硕、博导师的动机和学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第70页
        8.2.3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和结果第70-76页
    8.3 企业员工与高校硕、博导师的对比与分析第76-78页
    8.4 结论第78-79页
9 研究的意义、局限与展望第79-82页
    9.1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79页
    9.2 研究的局限第79-80页
    9.3 研究的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附录第90-100页
在校期问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俄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下一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