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高速铁路的优点 | 第10页 |
1.1.2 高速铁路的建设特点 | 第10-11页 |
1.1.3 山区高速铁路的特点 | 第11页 |
1.1.4 高速铁路隧道事故及其特点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中外隧道重大事故与隧道救援方式 | 第21-28页 |
2.1 中外隧道重大事故 | 第21-24页 |
2.1.1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事故及其启示 | 第21-22页 |
2.1.2 勃朗峰公路隧道事故及其启示 | 第22-23页 |
2.1.3 圣哥达公路隧道事故及其启示 | 第23-24页 |
2.2 隧道事故启示 | 第24页 |
2.3 我国高铁隧道防灾救援设计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2.4 隧道火灾的安全疏散及救援方式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山区高铁隧道救援横通道间距研究 | 第28-50页 |
3.1 隧道火灾安全疏散准则及计算方法 | 第29-34页 |
3.1.1 隧道火灾安全疏散标准 | 第29-30页 |
3.1.2 隧道火灾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3.1.3 隧道火灾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计算 | 第33-34页 |
3.2 火灾时最不利位置及疏散时间研究 | 第34-44页 |
3.3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横通道间距综合评价模型 | 第44-48页 |
3.3.1 采用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 | 第44-46页 |
3.3.2 案例分析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山区高铁隧道救援及配套设施设置 | 第50-62页 |
4.1 与山区高铁隧道救援协作的其他设施 | 第50-55页 |
4.1.1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火灾的探测和报警 | 第50-52页 |
4.1.2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消防措施 | 第52-54页 |
4.1.3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防灾救援设备监控 | 第54-55页 |
4.2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其他救援防灾设施 | 第55-57页 |
4.3 山区高速铁路列车及隧道内设施的特殊处理 | 第57-58页 |
4.4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火灾应急处理和人员行为 | 第58-60页 |
4.4.1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乘务人员准则 | 第58-59页 |
4.4.2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运营管理和列控人员准则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