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縮略语表 | 第14-15页 |
1 前言 | 第15-2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盐渍土改良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1 盐渍土概述 | 第16页 |
1.2.2 盐渍土改良方法 | 第16-17页 |
1.3 盐胁迫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2 盐胁迫对植物叶片解剖学的影响 | 第18页 |
1.3.3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4 盐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9页 |
1.3.5 盐胁迫对植物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 盐胁迫对马铃薯的影响 | 第20-22页 |
1.4.1 盐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2 盐胁迫对马铃薯田间苗的影响 | 第21-22页 |
1.5 马铃薯种质资源及其利用 | 第22-24页 |
1.5.1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贫乏的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1.5.2 二倍体马铃薯种质资源 | 第23页 |
1.5.3 二倍体马铃薯种质资源利用 | 第23-24页 |
1.6 Ca~(2+),K~+的生理效应以及对盐害的缓解作用 | 第24-29页 |
1.6.1 Ca~(2+)的生理作用 | 第24-25页 |
1.6.2 盐胁迫下Ca~(2+)的缓解作用 | 第25-27页 |
1.6.3 K~+的生理作用 | 第27页 |
1.6.4 盐胁迫下K~+的缓解作用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2.2 试验地点 | 第30页 |
2.3 试验处理及方法 | 第30-31页 |
2.3.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0页 |
2.3.2 培养条件 | 第30页 |
2.3.3 无菌苗快繁 | 第30页 |
2.3.4 NaCl胁迫下脱毒苗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试验设计 | 第30页 |
2.3.5 钾、钙对NaCl胁迫下马铃薯的缓解作用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2.4 测定方法 | 第31-34页 |
2.4.1 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2.4.2 SOD、POD、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2-34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63页 |
3.1 盐胁迫对二倍体马铃薯组培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5-42页 |
3.1.1 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2 盐胁迫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3 盐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3.1.4 盐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5 盐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1.6 盐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1.7 盐胁迫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8 盐胁迫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 CaCl_2对NaC1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42-52页 |
3.2.1 对株高的影响 | 第42页 |
3.2.2 对茎叶鲜重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对根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4 对根数的影响 | 第44页 |
3.2.5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6 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7 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8 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3.2.9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10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11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3.2.12 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13 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 KCl对NaCl胁迫下马铃薯脱毒苗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52-63页 |
3.3.1 对株高的影响 | 第52页 |
3.3.2 对茎叶鲜重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对根长的影响 | 第53页 |
3.3.4 对根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5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57页 |
3.3.6 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3.3.7 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8 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8页 |
3.3.9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3.3.10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0页 |
3.3.11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12 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61页 |
3.3.13 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4 讨论 | 第63-74页 |
4.1 盐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63-67页 |
4.1.1 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3页 |
4.1.2 盐胁迫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4.1.3 盐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4.1.4 盐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4.1.5 盐胁迫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 外源钙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 | 第67-71页 |
4.2.1 外源钙对株高和茎叶鲜重的影响 | 第67页 |
4.2.2 外源钙对根的影响 | 第67-68页 |
4.2.3 外源钙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4 外源钙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69页 |
4.2.5 外源钙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69页 |
4.2.6 外源钙对脯氨酸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7 外源钙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70页 |
4.2.8 外源钙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 外源钾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 | 第71-74页 |
4.3.1 外源钾对株高和茎叶鲜重的影响 | 第71页 |
4.3.2 外源钾对根的影响 | 第71页 |
4.3.3 外源钾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4 外源钾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72页 |
4.3.5 外源钾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72页 |
4.3.6 外源钾对脯氨酸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7 外源钾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73页 |
4.3.8 外源钾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5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