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论乡村公共精神及其建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第8-9页
    二、研究综述第9-14页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公共精神与乡村公共精神第16-24页
    第一节 公共精神的现代意蕴第16-19页
    第二节 公共精神的内涵第19-20页
    第三节 乡村公共精神的内涵及其特殊性第20-22页
    第四节 乡村公共精神的重要功能第22-24页
第二章 我国乡村公共精神的现状分析第24-34页
    第一节 乡村公共精神的现代意蕴渐显第24-26页
        一、农民权利意识加强第24-25页
        二、农民理性意识增强第25-26页
        三、农民政治参与较为频繁第26页
    第二节 当前乡村公共精神缺乏的主要表现第26-34页
        一、村庄公共生活空间萎缩第26-28页
        二、农民主体位置的错位第28-29页
        三、农民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第29-31页
        四、农民价值观的扭曲第31-32页
        五、农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第32-34页
第三章 当前影响我国乡村公共精神的主要因素分析第34-43页
    第一节 传统因素第34-39页
        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34-35页
        二、乡村独特的社会结构第35-37页
        三、传统的公私观念第37-39页
    第二节 现代因素第39-43页
        一、现代化转型带来的价值困境第39-40页
        二、经济市场化带来的冲击第40-41页
        三、村民自治水平较低第41-43页
第四章 我国乡村公共精神的建构路径第43-50页
    第一节 大力发展乡村市场经济第43-44页
    第二节 强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第44-45页
    第三节 提高乡村自治和公共参与水平第45-46页
    第四节 加强乡村公民文化建设第46-48页
    第五节 推动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第48-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化建设中对农民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及其培育研究
下一篇: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S工业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