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 第14-15页 |
1.3 细胞对纳米材料的摄取 | 第15-19页 |
1.3.1 影响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性质 | 第16-19页 |
1.3.1.1 尺寸和形状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1.2 表面化学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1.3 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8页 |
1.3.1.4 空间位阻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 纳米材料与生物界面的相互作用力 | 第19-21页 |
1.4.1 静电作用 | 第19-20页 |
1.4.2 疏水作用 | 第20页 |
1.4.3 氢键作用 | 第20页 |
1.4.4 π-π堆积 | 第20页 |
1.4.5 空间结构 | 第20-21页 |
1.5 金纳米简介 | 第21页 |
1.6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前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表面氢键连续变化金纳米系列的合成与表征 | 第23-4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两种功能化基团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27页 |
2.4 表面氢键连续变化金纳米系列的合成 | 第27-28页 |
2.4.1 表面氢键连续变化金纳米系列的合成 | 第27-28页 |
2.5 表面性质连续变化的金纳米系列的表征 | 第28-31页 |
2.5.1 金纳米系列浓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2.5.2 透射电镜(TEM) | 第29页 |
2.5.3 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 | 第29-30页 |
2.5.4 表面配体上载量的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2.5.5 水脂分配系数LogP的测定 | 第31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2.6.1 两种功能化基团的表征 | 第31-34页 |
2.6.2 表面氢键连续变化的金纳米系列的表征 | 第34-44页 |
2.6.2.1 透射电镜(TEM)表征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形貌 | 第34-35页 |
2.6.2.2 动态光散射(DLS)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分析 | 第35-40页 |
2.6.2.3 表面配体分子上载量的定量分析 | 第40-43页 |
2.6.2.4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43-44页 |
2.7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细胞对表面性质续变化金纳米系列摄取的初步研究 | 第45-62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5-4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47页 |
3.3.2 细胞毒性实验 | 第47-49页 |
3.3.3 金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实验 | 第49-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3.4.1 表面性质单一变量连续变化的金纳米系列简述 | 第50-53页 |
3.4.2 GNPs对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53-56页 |
3.4.3 纳米材料的细胞摄取实验 | 第56-60页 |
3.4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