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一、研究创新 | 第14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立帮助行为之概念界定及可罚性争议 | 第15-26页 |
第一节 中立帮助行为之内涵及特点 | 第15-17页 |
一、中立帮助行为之内涵 | 第15-16页 |
二、中立帮助行为之特点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中立帮助行为与传统帮助行为的关系 | 第17-19页 |
一、二者之间的联系 | 第17-18页 |
二、二者之间的区别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之争议及评价 | 第19-26页 |
一、中立帮助行为之全面处罚说及评价 | 第19-20页 |
二、中立帮助行为之限制处罚说及评价 | 第20-26页 |
第三章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之必要性及根据 | 第26-31页 |
第一节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之必要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之根据 | 第27-31页 |
一、理论根据 | 第27-28页 |
二、事实根据 | 第28-29页 |
三、法律根据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中立帮助行为之处罚现状及评析 | 第31-36页 |
第一节 我国中立帮助行为刑事处罚之现状 | 第31-33页 |
一、刑事立法现状 | 第31页 |
二、刑事司法现状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中立帮助行为刑事处罚之评析 | 第33-36页 |
一、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标准不明确 | 第33页 |
二、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对象过广 | 第33-34页 |
三、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力度过大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之完善 | 第36-48页 |
第一节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完善的原则 | 第36-37页 |
一、社会危害性原则 | 第36页 |
二、刑法谦抑性原则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完善路径的基本思路 | 第37-41页 |
一、明确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标准 | 第37-40页 |
二、限制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对象 | 第40页 |
三、减轻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常见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完善路径的具体展开 | 第41-48页 |
一、商品销售中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完善 | 第41-43页 |
二、运输行为中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完善 | 第43-44页 |
三、网络行为中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完善 | 第44-46页 |
四、履行义务和容留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完善 | 第46页 |
五、企业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完善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