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8-22页 |
1.3.1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算法 | 第22-28页 |
2.1 视觉注意机制 | 第22-23页 |
2.2 超像素分割算法 | 第23-25页 |
2.2.1 基于图论的超像素分割算法 | 第23-24页 |
2.2.2 基于梯度下降的超像素分割算法 | 第24-25页 |
2.3 颜色特征 | 第25-27页 |
2.3.1 RGB颜色特征 | 第25-26页 |
2.3.2 CIELAB颜色特征 | 第26页 |
2.3.3 CIEYUV颜色特征 | 第26页 |
2.3.4 HSV颜色空间特征 | 第26-27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中心矩形构图先验的显著性检测 | 第28-36页 |
3.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29页 |
3.2 基于中心矩形构图线的显著性计算 | 第29-32页 |
3.2.1 构造闭环图 | 第29-30页 |
3.2.2 流形排序算法 | 第30页 |
3.2.3 显著值计算 | 第30-32页 |
3.3 基于中心矩形构图交点的显著性计算 | 第32-33页 |
3.4 基于空间紧凑性关系的显著性计算 | 第33页 |
3.5 基于中心矩形构图先验的显著性计算 | 第33-34页 |
3.6 优化现有算法 | 第34-35页 |
3.7 算法分析 | 第3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结合矩形扩散的多尺度自寻式显著目标检测 | 第36-45页 |
4.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37页 |
4.2 构造扩散函数 | 第37-38页 |
4.3 矩形扩散的显著性计算 | 第38-41页 |
4.3.1 初步矩形扩散的显著性计算 | 第39-40页 |
4.3.2 外层矩形显著值修正 | 第40页 |
4.3.3 中心点显著值计算 | 第40-41页 |
4.3.4 矩形扩散显著值 | 第41页 |
4.4 自寻式显著值计算 | 第41-42页 |
4.5 矩形扩散显著值和自寻式显著值融合及显著值细化 | 第42-43页 |
4.6 像素级矫正 | 第43页 |
4.7 多尺度融合 | 第43-4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三维视角的RGB-D图像显著性检测 | 第45-54页 |
5.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5.2 三维边界先验 | 第48-49页 |
5.3 三维紧凑性先验 | 第49-51页 |
5.4 图像中的显著性检测 | 第51-53页 |
5.4.1 构建图 | 第51-52页 |
5.4.2 三维边界定义 | 第52页 |
5.4.3 三维边界查询节点排序 | 第52-53页 |
5.5 细化 | 第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69页 |
6.1 数据集与评价标准 | 第54-56页 |
6.1.1 数据集 | 第54-55页 |
6.1.2 评价标准 | 第55-56页 |
6.2 中心矩形构图先验的显著性检测实验结果 | 第56-61页 |
6.2.1 实验计划 | 第56页 |
6.2.2 各步骤算法效果评估 | 第56-57页 |
6.2.3 MSRA-1000数据集上比较 | 第57页 |
6.2.4 CSSD数据集上比较 | 第57-58页 |
6.2.5 ECSSD数据集上比较 | 第58页 |
6.2.6 THUS-10000数据集上比较 | 第58-59页 |
6.2.7 质量对比 | 第59-60页 |
6.2.8 运行时间对比 | 第60页 |
6.2.9 优化现有算法对比 | 第60-61页 |
6.3 结合矩形扩散的多尺度自寻式显著目标检测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6.3.1 实验计划 | 第61-62页 |
6.3.2 各步骤算法效果评估 | 第62-63页 |
6.3.3 与其他算法的对比 | 第63-64页 |
6.3.4 运行时间对比 | 第64-65页 |
6.4 三维视角的RGB-D图像显著性检测实验结果 | 第65-69页 |
6.4.1 实验计划 | 第65页 |
6.4.2 三维边界先验评估 | 第65-66页 |
6.4.3 三维紧凑性特征评估 | 第66-67页 |
6.4.4 与其他算法的对比 | 第67页 |
6.4.5 质量对比 | 第67-68页 |
6.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图表目录 | 第78-80页 |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