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上下游合作的跨界河流水环境保护研究--以太湖流域太浦河为例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5-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1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4页
        1.3.1 论文工作基础和主要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太浦河流域上下游水环境保护冲突现状分析第24-43页
    2.1 上下游河流功能定位的需求差异第25-27页
    2.2 上下游河流水环境差异第27-32页
    2.3 上下游滨岸带土地利用差异第32-36页
    2.4 上游突发环境污染风险与下游取水安全冲突第36-43页
3 基于流域合作的太浦河上下游博弈分析第43-54页
    3.1 自主博弈情景下太浦河上下游政府博弈分析第43-45页
        3.1.1 自主博弈情景假设第43-44页
        3.1.2 自主博弈情景下博弈稳定策略分析第44-45页
    3.2 引入合作条件情景下太浦河上下游政府博弈分析第45-48页
        3.2.1 引入合作条件情景假设第46-47页
        3.2.2 引入合作条件情景下博弈稳定策略分析第47-48页
    3.3 基于上下游合作的太浦河生态补偿标准估算第48-54页
        3.3.1 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综合成本第49-51页
        3.3.2 基于合作分担的太浦河生态补偿标准估算第51-54页
4 基于上下游合作的太浦河水环境保护机制探讨第54-60页
    4.1 流域会商与信息共享制度:提供利益相关方信息交流与磋商协调的平台第55页
    4.2 流域水功能分区规划对接:规范太浦河岸线利用,实现清水走廊功能定位第55-56页
    4.3 太浦闸及支流口门联合调度:确保下游水源地取水安全第56-57页
    4.4 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太浦河利益相关方公平发展第57-58页
    4.5 断面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太浦河水环境保护的成效第58页
    4.6 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广泛的水资源保护社会监督力量第58-60页
5 结论与不足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不足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市细颗粒物硫酸盐的变化趋势、污染特征与二次生成
下一篇:酒石酸和鞣酸对聚合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