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聚酮化合物及聚酮合酶 | 第12-13页 |
1.1.1 聚酮化合物 | 第12页 |
1.1.2 聚酮合酶 | 第12-13页 |
1.2 洛伐他汀及生物合成机制 | 第13-17页 |
1.2.1 洛伐他汀 | 第13-14页 |
1.2.2 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 | 第14-16页 |
1.2.3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转移酶 | 第16-17页 |
1.3 聚酮化合物的异源合成 | 第17页 |
1.4 异源化合物的多细胞合成 | 第17-18页 |
1.5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8-19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创新点及课题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莫纳克林J及洛伐他汀的异源合成 | 第20-39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质粒和菌株 | 第21页 |
2.2.2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1页 |
2.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2.3.1 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22页 |
2.3.2 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电转 | 第22-23页 |
2.3.3 毕赤酵母基因组的提取及验证 | 第23-24页 |
2.3.4 表达质粒和菌株的构建 | 第24-25页 |
2.3.5 单拷贝的验证 | 第25-26页 |
2.3.6 毕赤酵母菌株的甲醇诱导 | 第26-27页 |
2.3.7 产物的萃取 | 第27页 |
2.3.8 产物的检测 | 第27页 |
2.3.9 产物的制备 | 第27页 |
2.3.10 标准曲线制定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2.4.1 表达质粒和菌株的构建 | 第28-31页 |
2.4.2 菌株GS-BCGN诱导表达及产物检测 | 第31-32页 |
2.4.3 菌株GS-MJ发酵及产物检测 | 第32-34页 |
2.4.4 菌株GS-Lv的诱导及产物检测 | 第34-35页 |
2.4.5 MJ和Lv合成的培养条件优化 | 第35-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双细胞共培养合成莫纳克林J | 第39-50页 |
3.1 前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0-41页 |
3.2.1 实验质粒和菌株 | 第40页 |
3.2.2 表达质粒及菌株的构建 | 第40-41页 |
3.2.3 菌株荧光的验证 | 第41页 |
3.2.4 双细胞的共培养及产物检测 | 第41页 |
3.2.5 菌株比例的测定 | 第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3.3.1 表达载体和菌株的构建 | 第41-43页 |
3.3.2 重组菌株的荧光验证 | 第43-44页 |
3.3.3 GS-MJ-R与GS-AC-Y的共培养 | 第44-46页 |
3.3.4 GS-BCGN-G与GS-AC-Y的共培养 | 第46-48页 |
3.3.5 双细胞和单细胞代谢压力的比较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三细胞共培养合成洛伐他汀 | 第50-60页 |
4.1 前言 | 第50页 |
4.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2.1 三细胞共培养接种方式 | 第50页 |
4.2.2 表达质粒和菌株的构建 | 第50-51页 |
4.2.3 毕赤酵母胞包内总蛋白的提取 | 第51页 |
4.2.4 SDS-PAGE及Western blot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4.3.1 表达质粒和菌株的构建 | 第51-54页 |
4.3.2 菌株GS-FND-R的荧光验证 | 第54页 |
4.3.3 Lv的三细胞共培养合成 | 第54-55页 |
4.3.4 三细胞的生长分析 | 第55-56页 |
4.3.5 GS-FND-R的体外添加MJ及Western blot | 第56-57页 |
4.3.6 GS-FND-R胞内蛋白活性验证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双细胞共培养合成洛伐他汀 | 第60-65页 |
5.1 前言 | 第60页 |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5.3.1 菌株GS-BCGN-G与GS-ACFND-R的共培养 | 第60-61页 |
5.3.2 菌株GS-MJ与GS-ACFND-R的共培养 | 第61-62页 |
5.3.3 菌株GS-Lv与GS-ACFND-R的共培养 | 第62-63页 |
5.3.4 最优共培养方案菌株生长及代谢压力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页 |
6.2 创新点 | 第65页 |
6.3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1实验中所用的质粒及菌株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