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桥油田奥陶系潜山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13-15页 |
1.3.1 必要性分析 | 第13-14页 |
1.3.2 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工区概况 | 第18-23页 |
2.1 勘探概况 | 第18-19页 |
2.2 地质概况 | 第19-23页 |
2.2.1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9-21页 |
2.2.2 平面展布特征 | 第21-23页 |
3 地层特征研究 | 第23-29页 |
3.1 地层层位标定 | 第23-26页 |
3.2 地层特征 | 第26-29页 |
4 储层特征研究 | 第29-44页 |
4.1 储层分类 | 第29-32页 |
4.1.1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 | 第29-32页 |
4.1.2 太古界花岗片麻岩 | 第32页 |
4.2 储层发育规律 | 第32-35页 |
4.3 储层预测 | 第35-44页 |
4.3.1 地震反射特征 | 第35-36页 |
4.3.2 储层预测 | 第36-43页 |
4.3.3 预测结果 | 第43-44页 |
5 成藏条件分析 | 第44-55页 |
5.1 油源条件 | 第44-46页 |
5.2 盖层条件 | 第46-47页 |
5.3 油气运移动力学条件及主要运移通道 | 第47-48页 |
5.3.1. 有利的油气运移动力学条件 | 第47页 |
5.3.2. 油气运移通道 | 第47-48页 |
5.4 油藏控制因素 | 第48-52页 |
5.5 成藏模式分析 | 第52-55页 |
5.5.1 油藏类型 | 第52-54页 |
5.5.2 成藏特点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认识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