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5页 |
1.1 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实现和发展 | 第10-12页 |
1.2 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强激光场中原子的电离机制 | 第12-14页 |
1.3.1 多光子电离(Multiphoton ionization, MPI) | 第13页 |
1.3.2 阈上电离(Above threshold ionization, ATI) | 第13页 |
1.3.3 隧穿电离(Tunneling ionization, TI) | 第13-14页 |
1.4 高次谐波(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HHG) | 第14-18页 |
1.4.1 高次谐波的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4.2 高次谐波的基本特征和发射机制 | 第15-17页 |
1.4.3 高次谐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4 高次谐波应用存在的挑战 | 第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25-33页 |
2.1 强激光场中原子的含时薛定谔方程 | 第25-27页 |
2.2 强场近似理论(SFA) | 第27-29页 |
2.3 强激光场和谐波场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宏观响应 | 第29-32页 |
2.3.1 强激光场在介质中的传播 | 第29-30页 |
2.3.2 谐波场在介质中的传播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通过优化组合场的波形来扩展高次谐波截止位置 | 第33-48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理论方法 | 第34-35页 |
3.2.1 遗传算法 | 第34页 |
3.2.2 高次谐波谱的计算 | 第34-35页 |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3.3.1 优化五色组合场及其高次谐波截止位置的扩展 | 第35-39页 |
3.3.2 优化双色场及其高次谐波截止位置的扩展 | 第39-44页 |
3.3.2.1 双色场波形的获得 | 第39-40页 |
3.3.2.2 高次谐波谱的比较 | 第40-42页 |
3.3.2.3 优化波形与波长的依赖关系 | 第42页 |
3.3.2.4 优化波形与激光总强度的依赖关系 | 第42-43页 |
3.3.2.5 波形的稳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4.1 总结 | 第48页 |
4.2 展望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研究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