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纳米微球表面功能化改性 | 第11页 |
1.2 纳米微球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 | 第11-12页 |
1.2.1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法 | 第11-12页 |
1.2.2 表面接枝聚合法 | 第12页 |
1.3 纳米微球表面可控聚合接枝聚合物分子刷 | 第12-18页 |
1.3.1 表面引发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 | 第12-13页 |
1.3.2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13-14页 |
1.3.3 表面引发断裂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 | 第14-18页 |
1.4 纳米微球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概述及其应用 | 第18-22页 |
1.4.1 纳米微球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概述 | 第18-21页 |
1.4.2 Pickering乳液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Montanari氧化反应体系以及在该体系中溴的作用 | 第22-23页 |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27页 |
第二章 磁性纳米聚合物微球的表面调控及其对非均相反应的促进作用 | 第27-53页 |
2.1 前言 | 第27-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2.1 试剂 | 第29-30页 |
2.2.2 Fe3O4/PS、Fe3O4/Chloromethyl PS和Fe3O4/PS[Im-Cn]Cl的合成 | 第30-33页 |
2.2.3 纳米微球促进醇氧化反应性能的评价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50页 |
2.3.1 Fe3O4/PS和Fe3O4/PS[Im-Cn]Cl(n=1, 4, 6, 10)的表征 | 第33-37页 |
2.3.2 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对乳液稳定性以及乳液大小的影响 | 第37-43页 |
2.3.3 Fe3O4/PS纳米微球在Montanari氧化体系中促进醇氧化的效果的评价 | 第43-44页 |
2.3.4 Fe3O4/PS[Im-Cn]Cl纳米微球在氧化体系中促进醇氧化的效果的评价 | 第44-47页 |
2.3.5 TEMPO+Fe3O4/PS[Im-Cn]Cl和Fe3O4/PS-TEMPO催化活性的评价 | 第47-48页 |
2.3.6 Fe3O4/PS[Im-C6]Cl纳米微球的稳定性的评价 | 第48-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三章 磁性纳米微球表面RAFT接枝乙烯基咪唑聚合物分子刷并多点负载催化剂 | 第53-63页 |
3.1 前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4-55页 |
3.2.2 Fe3O4/PS-BCBD和Fe3O4/PS-PVI-(CH2)6-TEMPO的合成 | 第55-57页 |
3.2.3 Fe3O4/PS-PVI-(CH2)6-TEMPO催化性能的评价 | 第57-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3.3.1 Fe3O4/PS-PVI-(CH2)6-TEMPO催化剂的表征 | 第58-60页 |
3.3.2 Fe3O4/PS-PVI-(CH2)6-TEMPO纳米微球催化活性的评价 | 第60-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浓海水作为溴源的Montanari氧化体系的研究 | 第63-71页 |
4.1 前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7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4.2.2 浓海水中溴含量的测定 | 第64-66页 |
4.2.3 纳米微球促进的利用浓海水作为溴源的氧化反应性能的评价 | 第66-6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4.3.1 纳米微球促进的以浓海水作为溴源的醇氧化效果的评价 | 第67-69页 |
4.3.2 多倍浓缩的浓海水作为溴源的醇氧化效果的评价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72-73页 |
5.3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