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5页 |
1.1 柱矢量光的数学推导 | 第11-14页 |
1.2 柱矢量光的特性 | 第14-17页 |
1.3 柱矢量光的应用 | 第17-21页 |
1.3.1 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 | 第17-19页 |
1.3.2 激光加工 | 第19-21页 |
1.3.3 粒子的捕获 | 第21页 |
1.4 柱矢量光的产生 | 第21-28页 |
1.4.1 主动方式 | 第21-23页 |
1.4.2 被动方式 | 第23-25页 |
1.4.3 在光纤中产生 | 第25-28页 |
1.5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1.6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第二章 光纤中的模式理论和光纤光栅理论 | 第35-57页 |
2.1 光纤模式理论 | 第35-42页 |
2.1.1 柱坐标系下光纤波导的电磁理论 | 第36-39页 |
2.1.2 光波导矢量解的特征方程 | 第39页 |
2.1.3 光波导矢量解的截止条件和传导模 | 第39-41页 |
2.1.4 LP模式 | 第41-42页 |
2.2 光纤布拉格光栅理论 | 第42-53页 |
2.2.1 光纤光栅的写入方法 | 第43-46页 |
2.2.2 光纤布拉格光栅耦合模理论 | 第46-5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被动调Q柱矢量光激光器 | 第57-85页 |
3.1 光纤激光器简介 | 第57-58页 |
3.2 调Q激光器 | 第58-78页 |
3.2.0 调Q激光器原理 | 第58-59页 |
3.2.1 调Q激光器的产生方法 | 第59-70页 |
3.2.2 基于Bi_2Te_3的被动调Q柱矢量光激光器 | 第70-75页 |
3.2.3 基于碳纳米管的被动调Q柱矢量光激光器 | 第75-7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第四章 柱矢量光应用 | 第85-103页 |
4.1 平顶光束的研究背景及应用 | 第85-86页 |
4.2 平顶光束产生方法 | 第86-95页 |
4.2.1 基于高斯光束转化的方法 | 第87-90页 |
4.2.2 利用高阶模式产生平顶光束的方法 | 第90-95页 |
4.3 全光纤平顶光束激光器 | 第95-100页 |
4.3.1 全光纤平顶光理论基础 | 第95-97页 |
4.3.2 全光纤平顶光激光器的实现 | 第97-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高功率柱矢量光的产生 | 第103-121页 |
5.1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 | 第103-110页 |
5.2 金属包层光纤 | 第110-116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