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球菌论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PSMs的调控机制解析及毒性因子的筛选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4页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第12-22页
        1.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介第12-15页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第15-18页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第18-21页
        1.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第21-22页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因子概述第22-28页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因子的种类与功能第22-25页
        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因子的表达调控第25-27页
        1.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因子的研究进展第27-28页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概述第28-35页
        1.3.1 细菌生物被膜简介第28-29页
        1.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发育第29-33页
        1.3.3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主要相关因子与调控第33-35页
        1.3.4 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第35页
    1.4 酚可溶性蛋白(PSMs)概述第35-44页
        1.4.1 PSMs简介第35-38页
        1.4.2 PSMs的致病性第38-42页
        1.4.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PSMs的表达调控第42-43页
        1.4.4 PSMs与抗感染治疗第43-44页
第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PSMs的调控机制解析第44-88页
    2.1 研究背景简介第44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4-60页
        2.2.1 实验所用菌株、质粒及细菌培养条件第44-46页
        2.2.2 DNA相关操作第46-49页
        2.2.3 细菌感受态制备与转化第49-50页
        2.2.4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第50-51页
        2.2.5 回补菌株的构建第51页
        2.2.6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RNA相关实验方法第51-53页
        2.2.7 psm基因启动子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筛选与鉴定(DNA pulldown assay)第53-54页
        2.2.8 体外表达MgrA蛋白第54页
        2.2.9 凝胶电泳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第54-55页
        2.2.10 DNA酶足迹实验第55页
        2.2.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理表型实验第55-60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0-82页
        2.3.1 psm a操纵子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的鉴定第60-61页
        2.3.2 MgrA能够特异性结合psm a启动子序列第61-62页
        2.3.3 MgrA在psm a启动子区域的识别序列与启动子-10和-35区域重合第62-64页
        2.3.4 MgrA编码基因突变菌株的构建第64页
        2.3.5 mgrA突变菌株在对数生长中期存在一个非生长时期第64-65页
        2.3.6 在对数生长中期,mgrA突变菌株的自溶能力增强第65-67页
        2.3.7 MgrA回补质粒能够很好地回补mgrA敲除菌株中mgrA表达的缺失第67-68页
        2.3.8 MgrA是psm a操纵子基因的转录抑制因子第68-69页
        2.3.9 MgrA能够抑制所有类型的psm基因的表达第69-73页
        2.3.10 MgrA通过抑制psm基因的转录从而减少PSMs的产生第73-74页
        2.3.11 MgrA与agr系统协同调节金黄色葡萄球菌中PSMs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第74-76页
        2.3.12 MgrA参与生物被膜发育过程的调节第76-77页
        2.3.13 在生物被膜中,MgrA对psm基因的转录抑制作用与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一致第77-78页
        2.3.14 静态条件下mgrA突变菌株形成一个结构化程度更高的生物被膜第78-80页
        2.3.15 动态条件下mgrA突变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生物被膜解离速率均明显增强第80-82页
    2.4 讨论第82-88页
        2.4.1 关于MgrA对PSMs编码基因转录调控的讨论第82-83页
        2.4.2 关于MgrA在启动子区域识别位点的讨论第83-85页
        2.4.3 关于MgrA对生物被发育的调控作用的讨论第85-87页
        2.4.4 关于MgrA通过调控PSMs进而调控其他PSMs相关生理表型的讨论第87-88页
第三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因子的筛选第88-108页
    3.1 研究背景简介第88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8-95页
        3.2.1 实验菌株、质粒及细菌培养条件第88-89页
        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座子突变体库构建第89-90页
        3.2.3 Southern blot第90页
        3.2.4 随机引物PCR (Arbitrary primed PCR)第90-91页
        3.2.5 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杀伤模型第91-93页
        3.2.6 细胞侵染模型第93-94页
        3.2.8 基因突变菌株构建第94-95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5-104页
        3.3.1 pBTn质粒的验证第95-96页
        3.3.2 构建突变体库第96-98页
        3.3.3 毒性因子的筛选第98-100页
        3.3.4 转座子突变菌株秀丽隐杆线虫杀伤能力分析第100-101页
        3.3.5 转座子突变菌株侵染细胞能力降低第101页
        3.3.6 转座子突变菌株抵抗巨噬细胞吞噬杀伤的能力降低第101-103页
        3.3.7 所选择的基因后续功能研究第103-104页
    3.4 讨论第104-108页
        3.4.1 关于转座子突变体库构建的讨论第104-105页
        3.4.2 关于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毒性因子的讨论第105页
        3.4.3 关于细胞模型实验的讨论第105-106页
        3.4.4 本课题后续研究方向讨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主要组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下一篇: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