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根系分泌物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1.2.1 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根系分泌物的产生途径 | 第14页 |
1.2.3 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2.4 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2.5 根系分泌物的生态功能 | 第17-19页 |
1.3 土壤微生物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2 研究区概况、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22-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22页 |
2.1.3 草地植被 | 第22-23页 |
2.2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提取与鉴定 | 第23-25页 |
2.2.1 根系采集 | 第23-24页 |
2.2.2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提取和鉴定 | 第24-25页 |
2.3 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模拟 | 第25-26页 |
2.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 第26-29页 |
2.4.1 实验方法与主要步骤 | 第26-28页 |
2.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2.5 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 第29-30页 |
3 荒漠草原三种优势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0-48页 |
3.1 短花针茅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0-34页 |
3.1.1 短花针茅不同收集方法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0-32页 |
3.1.2 短花针茅不同收集时间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2-34页 |
3.2 无芒隐子草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4-38页 |
3.2.1 无芒隐子草不同收集方法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4-36页 |
3.2.2 无芒隐子草不同收集时间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6-38页 |
3.3 冷蒿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8-42页 |
3.3.1 冷蒿不同收集方法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38-40页 |
3.3.2 冷蒿不同收集时间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 第40-42页 |
3.4 讨论 | 第42-47页 |
3.4.1 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分析 | 第42-43页 |
3.4.2 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差异性分析 | 第43-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4 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第48-72页 |
4.1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第48-55页 |
4.1.1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2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49-53页 |
4.1.3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处理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53-55页 |
4.2 芥酸酰胺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第55-61页 |
4.2.1 芥酸酰胺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2 芥酸酰胺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56-59页 |
4.2.3 芥酸酰胺处理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59-61页 |
4.3 1,2-二甲苯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第61-67页 |
4.3.1 1,2-二甲苯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1,2-二甲苯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62-65页 |
4.3.3 1,2-二甲苯处理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65-67页 |
4.4 讨论 | 第67-71页 |
4.4.1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67页 |
4.4.2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67-71页 |
4.5 小结 | 第71-72页 |
5 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 第72-91页 |
5.1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 第72-77页 |
5.1.1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5.1.2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73-76页 |
5.1.3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处理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76-77页 |
5.2 芥酸酰胺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 第77-83页 |
5.2.1 芥酸酰胺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2 芥酸酰胺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78-81页 |
5.2.3 芥酸酰胺处理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81-83页 |
5.3 1,2-二甲苯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 第83-88页 |
5.3.1 1,2-二甲苯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5.3.2 1,2-二甲苯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84-87页 |
5.3.3 1,2-二甲苯处理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87-88页 |
5.4 讨论 | 第88-90页 |
5.5 小结 | 第90-91页 |
6 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主要性状的影响 | 第91-98页 |
6.1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土壤主要性状的影响 | 第91-92页 |
6.2 芥酸酰胺对土壤主要性状的影响 | 第92页 |
6.3 1,2-二甲苯对土壤主要性状的影响 | 第92页 |
6.4 讨论 | 第92-97页 |
6.4.1 根系分泌物、细菌和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分析 | 第93-94页 |
6.4.2 根系分泌物、真菌和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分析 | 第94-97页 |
6.5 小结 | 第97-9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8-100页 |
7.2 创新点 | 第100页 |
7.3 展望与不足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