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 第11-18页 |
一、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分析 | 第11-15页 |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分析 | 第11-13页 |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分析 | 第13-14页 |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分析 | 第14-15页 |
二、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15-18页 |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15-16页 |
(二)实现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根本要求 | 第16页 |
(三)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历史要求 | 第16页 |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外主要国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借鉴 | 第18-24页 |
一、欧美国家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 第18-20页 |
(一)美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第18-19页 |
(二)法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第19页 |
(三)俄罗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第19-20页 |
二、亚洲国家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 第20-22页 |
(一)日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第20-21页 |
(二)韩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第21-22页 |
三、国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4页 |
(一)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化 | 第22页 |
(二)爱国主义教育专门化 | 第22页 |
(三)教育途径综合化和实践化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4-33页 |
一、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鲜明 | 第24-25页 |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优化 | 第25页 |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 | 第25-26页 |
二、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一)爱国主义教育缺乏创新性、连续性、长期性、针对性 | 第26页 |
(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与时代感不明 | 第26-27页 |
(三)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操作性与现实性不强 | 第27-28页 |
(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当 | 第28页 |
三、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探析 | 第28-33页 |
(一)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冲击 | 第29-30页 |
(二)当前社会不良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 第30-31页 |
(三)新闻媒体错误导向引起大学生的思想混乱 | 第31页 |
(四)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策 | 第33-44页 |
一、坚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一)坚持一致性与一体性原则 | 第33页 |
(二)坚持实效性与针对性原则 | 第33-34页 |
(三)坚持民族性与开放性原则 | 第34页 |
(四)坚持永恒性与时代性原则 | 第34页 |
二、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 | 第34-38页 |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共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 第35页 |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相结合 | 第35-36页 |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教育现实教育相结合 | 第36-37页 |
(四)爱国主义教育与自我教育情感教育相结合 | 第37-38页 |
三、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第38-40页 |
(一)加强中国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荣誉感 | 第38页 |
(二)加强国情信念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 | 第38-39页 |
(三)加强当前世情教育,增强民族忧患感 | 第39-40页 |
(四)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增强民族积极感 | 第40页 |
四、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 | 第40-44页 |
(一)培养和谐氛围 | 第40页 |
(二)丰富校园文化 | 第40-42页 |
(三)加强基地建设 | 第42页 |
(四)完善保障机制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