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的基础理论 | 第13-24页 |
2.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 第13-14页 |
2.1.1 项目管理 | 第13页 |
2.1.2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 | 第13-14页 |
2.2 项目进度管理 | 第14-15页 |
2.2.1 进度管理定义 | 第14页 |
2.2.2 进度计划的技术方法 | 第14-15页 |
2.3 项目进度控制 | 第15-19页 |
2.3.1 进度控制定义 | 第16-17页 |
2.3.2 进度控制工具和方法 | 第17页 |
2.3.3 项目进度控制的实施 | 第17-18页 |
2.3.4 项目进度控制的定性分析 | 第18-19页 |
2.4 网络计划技术 | 第19-20页 |
2.4.1 网络计划技术概论 | 第19页 |
2.4.2 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2.4.3 网络计划技术工作程序 | 第20页 |
2.5 计划评审技术 | 第20-21页 |
2.6 关键链技术 | 第21-23页 |
2.6.1 关键链简介 | 第21页 |
2.6.2 关键链技术的核心思想 | 第21-22页 |
2.6.3 关键链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 第22-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链技术相结合的进度管理模式研究 | 第24-28页 |
3.1 提出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链技术相结合的进度管理模式思路 | 第24-25页 |
3.1.1 项目进度拖延的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3.1.2 项目进度管理技术融合升级的思考 | 第25页 |
3.2 建立构建在计划评审技术基础上的关键链进度管理模式 | 第25-27页 |
3.2.1 工时估算方法 | 第25页 |
3.2.2 进度编制程序 | 第25-26页 |
3.2.3 进度控制方法 | 第26-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 第28-48页 |
4.1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背景 | 第28-29页 |
4.2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简介 | 第29-30页 |
4.2.1 数据采集功能 | 第29页 |
4.2.2 传送监控功能 | 第29页 |
4.2.3 数据校对功能 | 第29页 |
4.2.4 自动汇总功能 | 第29-30页 |
4.2.5 数据查询功能 | 第30页 |
4.2.6 风险监测功能 | 第30页 |
4.2.7 自定义工具功能 | 第30页 |
4.2.8 权限管理功能 | 第30页 |
4.3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进度计划 | 第30-44页 |
4.3.1 进度管理方法 | 第30页 |
4.3.2 项目组织结构 | 第30-31页 |
4.3.3 项目工作任务分解 | 第31-33页 |
4.3.4 项目分工的责任分配 | 第33-36页 |
4.3.5 项目分解的工作排序 | 第36-40页 |
4.3.6 项目的工作时间估算 | 第40-44页 |
4.4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控制 | 第44-45页 |
4.5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的最终结果 | 第45页 |
4.6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分析 | 第45-47页 |
4.6.1 项目资源工期估算偏差 | 第45页 |
4.6.2 项目进度拖延 | 第45-46页 |
4.6.3 项目进度控制过程中的缺陷 | 第46-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进度管理改进 | 第48-59页 |
5.1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进度计划改进 | 第48-56页 |
5.1.1 工期估算方法改进 | 第48-52页 |
5.1.2 项目网络图优化 | 第52页 |
5.1.3 关键线路网络图优化 | 第52-53页 |
5.1.4 确定项目关键链 | 第53-56页 |
5.1.5 项目进度安排改进 | 第56页 |
5.2 青岛保险行业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控制改进 | 第56-57页 |
5.2.1 项目不同阶段的进度控制 | 第56页 |
5.2.2 动态监测项目进度 | 第56-57页 |
5.2.3 项目进度控制 | 第57页 |
5.2.4 项目进度计划的更新 | 第57页 |
5.3 项目应用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