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光谱学论文

太赫兹时域光谱及其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次第10-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页
    1.2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第13-14页
    1.3 THz-TD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14-19页
        1.3.1 THz-TDS吸收谱技术第14-18页
        1.3.2 THz-TDS成像技术第18-19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实验装置及技术路线第21-31页
    2.1 太赫兹波的产生第21-23页
    2.2 太赫兹波的探测第23-25页
    2.3 太赫兹时域光谱装置第25-26页
    2.4 THz-TDS技术的研究技术路线第26-30页
        2.4.1 时域光谱物质检测研究技术路线第27-29页
        2.4.2 时域光谱成像检测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太赫兹时域光谱参数检测与分析第31-57页
    3.1 太赫兹时域光谱参数的获取方法第31-37页
        3.1.1 光学参数计算模型第31-34页
        3.1.2 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第34-37页
    3.2 基于小波变换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分析第37-44页
        3.2.1 小波变换原理第37-38页
        3.2.2 信号处理与分析第38-44页
    3.3 物质太赫兹吸收谱的来源分析与指认第44-54页
        3.3.1 分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第44-46页
        3.3.2 基于分子DFT仿真的吸收谱解析第46-49页
        3.3.3 基于固体DFT仿真的吸收谱解析第49-54页
    3.5 小结第54-57页
第4章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物质量化回归分析第57-77页
    4.1 量化回归分析的原理第57-62页
        4.1.1 光谱量化分析技术路线第57-58页
        4.1.2 量化回归建模方法第58-59页
        4.1.3 评价标准与模型验证第59-61页
        4.1.4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61-62页
    4.2 量化回归分析实例研究第62-74页
        4.2.1 BPO与聚乙烯混合物的量化回归分析第62-71页
        4.2.2 BPO与面粉混合物的量化回归分析第71-74页
    4.3 小结第74-77页
第5章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物质分类识别研究第77-95页
    5.1 基于太赫兹光谱的混合物多类分类研究第77-87页
        5.1.1 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第77-82页
        5.1.2 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第82-87页
    5.2 基于太赫兹光谱的物质在线检测研究与实现第87-92页
        5.2.1 TDS-THz系统的二次开发第87-89页
        5.2.2 在线物质检测识别的实现第89-92页
    5.3 小结第92-95页
第6章 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技术研究第95-105页
    6.1 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原理第95-96页
    6.2 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方法第96-98页
    6.3 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实例研究第98-103页
        6.3.1 危险物体成像检测研究第98-100页
        6.3.2 不同材料物体的成像检测研究第100-101页
        6.3.3 同种材料的三维成像模型研究第101-103页
    6.4 小结第103-105页
第7章 基于感知压缩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技术第105-135页
    7.1 压缩感知理论第105-109页
    7.2 压缩感知时域光谱技术研究第109-117页
        7.2.1 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第109-111页
        7.2.2 基于傅里叶基的压缩感知和重建研究第111-113页
        7.2.3 基于正交小波基的压缩感知和重建研究第113-117页
    7.3 压缩感知时域光谱成像技术研究第117-127页
        7.3.1 压缩感知在成像实例应用中的研究第117-122页
        7.3.2 压缩感知在高分辨率成像应用中的研究第122-127页
    7.4 压缩感知时域光谱成像复原技术研究第127-132页
        7.4.1 复原算法的基本原理第128-129页
        7.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9-132页
    7.5 小结第132-135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9页
    8.1 论文工作总结第135-137页
    8.2 今后工作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第158-159页
作者简介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GPS/INS组合导航数据处理算法拓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