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第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1.2 课题背景第11页
    1.2 苯胺污染现状综述第11-13页
        1.2.1 苯胺的性质及危害第11-12页
        1.2.2 苯胺废水的来源第12-13页
        1.2.3 苯胺污染的途径及现状第13页
    1.3 苯胺降解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苯胺的物理降解第13-15页
        1.3.2 苯胺的生物降解第15-16页
        1.3.3 苯胺的化学降解第16-18页
        1.3.4 苯胺降解各方法优缺点比较第18-19页
    1.4 高锰酸钾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9-21页
        1.4.1 高锰酸钾氧化去除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2 高锰酸钾氧化机理第20-21页
        1.4.3 高锰酸钾催化氧化的研究现状第21页
    1.5 钌催化剂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1 钌的理化性质第21-22页
        1.5.2 钌催化剂的应用第22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2-25页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6.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25-31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2.1.1 实验试剂第25页
        2.1.2 实验仪器及耗材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2.1 实验材料的配制第26-27页
        2.2.2 检测方法第27页
        2.2.3 氧化动力学及热力学实验设计第27-29页
        2.2.4 机理分析实验设计第29-30页
        2.2.5 负载型钌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30-31页
第3章 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第31-44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高锰酸钾氧化苯胺动力学研究第31-34页
        3.2.1 苯胺反应级数的计算第32-33页
        3.2.2 高锰酸钾反应级数的计算第33-34页
    3.3 PH 对高锰酸钾氧化反应的影响第34-35页
    3.4 离子强度对高锰酸钾氧化苯胺反应的影响第35-36页
    3.5 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热力学研究第36-39页
    3.6 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机理研究第39-42页
        3.6.1 高锰酸钾氧化苯胺过程的 TOC 去除第39-40页
        3.6.2 高锰酸钾氧化苯胺过程反应路径推测第40-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均相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实验研究第44-55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均相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动力学研究第44-47页
        4.2.1 苯胺反应级数的计算第44-45页
        4.2.2 高锰酸钾反应级数的计算第45-47页
        4.2.3 三价钌反应级数的计算第47页
    4.3 PH 对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过程的影响第47-49页
    4.4 均相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热力学研究第49-51页
    4.5 均相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机理研究第51-53页
        4.5.1 均相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过程 TOC 的去除第51页
        4.5.2 均相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反应路径推测第51-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负载型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实验研究第55-69页
    5.1 引言第55-56页
    5.2 负载型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效果研究第56-58页
        5.2.1 负载型钌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苯胺的初步效果实验第56-57页
        5.2.2 不同投加量对氧化过程的影响第57-58页
        5.2.3 pH 对催化氧化体系的影响第58页
    5.3 负载型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稳定性第58-61页
        5.3.1 连续使用效果的稳定性第59-60页
        5.3.2 间歇多次使用的稳定性第60-61页
    5.4 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第61-66页
        5.4.1 固体催化剂表面形态分析(SEM)第61-63页
        5.4.2 固体催化剂晶体结构分析(XRD)第63-64页
        5.4.3 固体催化剂表面元素分析(XPS)第64-66页
    5.5 机理分析第66-67页
    5.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轴气浮转台系统技术实现研究
下一篇:储运油泥高温热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