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术不端问题防范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 绪论 | 第8-14页 |
(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标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9-12页 |
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二、 学术不端的本质及其影响 | 第14-22页 |
(一) 学术不端的内涵 | 第14-17页 |
1、 学术不端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 学术不端与学术失范 | 第15页 |
3、 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 | 第15-17页 |
(二) 学术不端的本质及其特征 | 第17-18页 |
1、 反道德性 | 第17页 |
2、 违规性 | 第17-18页 |
3、 反学术性 | 第18页 |
4、 社会危害性 | 第18页 |
(三) 高校学术不端的负面效应 | 第18-22页 |
1、 污染学术环境 | 第18-19页 |
2、 消解大学精神 | 第19页 |
3、 扼杀创新能力 | 第19-20页 |
4、 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 第20-21页 |
5、 毒化社会风气 | 第21-22页 |
三、 高校学术不端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 | 第22-31页 |
(一) 高校学术不端的表现 | 第22-25页 |
1、 学术不良行为,漠视学术操守 | 第22-24页 |
2、 急功近利,学术浮躁 | 第24页 |
3、 闭门造车,学术研究脱离实际 | 第24-25页 |
4、 心态功利,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 第25页 |
(二) 我国高校学术不端的成因 | 第25-31页 |
1、 社会转型导致价值失序 | 第25-26页 |
2、 市场机制导向下选择错位 | 第26页 |
3、 学术规范制度体系薄弱 | 第26-27页 |
4、 激励机制扭曲导致学术评价制度偏离 | 第27-29页 |
5、 学术规范不完善导致监督制度的失灵 | 第29-30页 |
6、 学术道德弱化导致学术诚信缺失 | 第30-31页 |
四、 国外学术不端防范机制建设经验考察 | 第31-37页 |
(一) 美国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体系 | 第31-32页 |
(二) 德国、英国学术不端防范机制 | 第32-34页 |
(三) 日本学术不端防范制度建设 | 第34页 |
(四) 西方国家高校学术不端防范机制的特点 | 第34-37页 |
1、 政府着重宏观政策指导 | 第35页 |
2、 学术组织注重内部自律 | 第35页 |
3、 大学重视科研诚信教育 | 第35-36页 |
4、 监督惩治措施有力 | 第36-37页 |
五、 完善我国高校学术不端防范机制的对策 | 第37-44页 |
(一) 加强学风建设,优化学术环境 | 第37-38页 |
(二) 加强制度配置,完善学术道德规范 | 第38-39页 |
(三) 改革学术评价机制,强化科学的激励导向 | 第39-41页 |
(四) 加大学术不端惩戒力度,筑牢制度防线 | 第41-42页 |
(五) 加强社会监督,构建学术不端综合治理新格局 | 第42-44页 |
结论(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