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本文创新第16-17页
2.循环经济及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第17-22页
    2.1 循环经济理论综述第17-20页
        2.1.1 循环经济的来源与发展第17页
        2.1.2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主要特征第17-19页
        2.1.3 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第19-20页
    2.2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第20-22页
        2.2.1 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缓解资源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第20-21页
        2.2.2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第21页
        2.2.3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煤炭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第21-22页
3.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2-30页
    3.1 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分析第22-23页
    3.2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3.2.1 煤炭行业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第24-25页
        3.2.2 开采技术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第25-27页
        3.2.3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性不强第27页
        3.2.4 煤炭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欠佳第27页
    3.3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30页
        3.3.1 煤炭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社会资源损失严重第27-28页
        3.3.2 政府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对企业行为监管弱化第28页
        3.3.3 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第28页
        3.3.4 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不足第28页
        3.3.5 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第28-30页
4.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与模式分析第30-36页
    4.1 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第30-33页
        4.1.1 山西煤炭资源优势明显第30-31页
        4.1.2 独特的二次资源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第31-32页
        4.1.3 相近产业易耦合,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优势突出第32页
        4.1.4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第32页
        4.1.5 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氛围逐渐形成第32-33页
    4.2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分析第33-36页
        4.2.1 国外典型模式借鉴第33页
        4.2.2 山西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第33-36页
5.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第36-43页
    5.1 强化循环经济的理念宣传,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思想基础第36页
        5.1.1 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做到人人懂、人人做,并使之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第36页
        5.1.2 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培育循环经济发展观第36页
    5.2 优化社会政策环境,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保障第36-39页
        5.2.1 从法制建设角度推进山西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第36-37页
        5.2.2 加强政府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与行政指导第37-38页
        5.2.3 加快循环经济运营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第38页
        5.2.4 加强教育力度与人才培养,优化劳动者素质第38-39页
        5.2.5 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机制第39页
    5.3 提高煤炭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条件第39-43页
        5.3.1 加强煤炭资源科学化管理,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第39-40页
        5.3.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第40-41页
        5.3.3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第41页
        5.3.4 注重山西煤炭企业内部培训第41-42页
        5.3.5 构建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与反馈机制第42-43页
6.结论及展望第43-45页
    6.1 结论第43页
    6.2 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垦区为例
下一篇: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与研究--以陕西省上市公司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