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比较研究

目录第3-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导言第11-19页
    1.1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5-17页
    1.5 数据资料来源第17-19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综述第19-28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0页
        2.1.1 城市化第19页
        2.1.2 城市群第19页
        2.1.3 城市生态环境第19-20页
        2.1.4 协调发展第20页
    2.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0-23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1页
        2.2.2 生态城市理论第21-22页
        2.2.3 循环经济理论第22-23页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3-24页
        2.3.1 国外研究动态第23-24页
        2.3.2 国内研究动态第24页
    2.4 长三角城市化的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第24-28页
        2.4.1 长三角城市化的状况第24-25页
        2.4.2 长三角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第25-27页
        2.4.3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7-28页
第3章 长三角城市化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分析第28-53页
    3.1 评价的范围、流程、指标体系与模型第29-34页
        3.1.1 评价的范围第29页
        3.1.2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9-31页
        3.1.3 模型和方法的建立第31-34页
    3.2 长三角城市化发展评价第34-39页
    3.3 长三角环境发展评价第39-45页
    3.4 长三角城市化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第45-50页
        3.4.1 长三角城市化与环境协调度评价第45-46页
        3.4.2 长三角城市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第46-50页
    3.5 长三角整体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综合分析第50-53页
第4章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第53-62页
    4.1 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第53-57页
        4.1.1 长三角人口城市化发展态势第53-54页
        4.1.2 长三角经济城市化发展状况第54-55页
        4.1.3 长三角空间城市化趋势第55-56页
        4.1.4 长三角生活城市化水平第56-57页
    4.2 生态环境水平的影响因素第57-60页
        4.2.1 长三角生态环境压力状况第57-58页
        4.2.2 长三角生态环境状态水平第58-59页
        4.2.3 长三角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变化第59-60页
    4.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总体影响因素分析第60-62页
第5章 长三角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第62-69页
    5.1 城市化发展对策第62-65页
        5.1.1 优化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布局第62-63页
        5.1.2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第63-64页
        5.1.3 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第64页
        5.1.4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长三角内部合作协调机制第64-65页
    5.2 生态环境发展对策第65-69页
        5.2.1 在城市规划中更多地考虑生态因素,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第65-66页
        5.2.2 加强对环境的监督与综合调控第66-67页
        5.2.3 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材料第67-68页
        5.2.4 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加强公众参与第68-69页
第6章 小结第69-71页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69-70页
    6.2 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88页
    长三角城市群2002-2010年环境指标第75-81页
    长三角城市群2002-2010年城市化指标第81-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研究
下一篇:移动机械臂的运动控制与轨迹规划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