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碳水化合物、糖论文

海藻糖合成酶活性中心的定点突变及其制备海藻酮糖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31页
    1.1 海藻糖与海藻酮糖理化特性与生物功能第15-17页
    1.2 海藻糖与海藻酮糖的生产方法第17-19页
    1.3 海藻糖合成酶的研究进展第19-26页
        1.3.1 海藻糖合成酶分子结构与催化机制第19-24页
        1.3.2 海藻糖合成酶转化率分析第24-25页
        1.3.3 海藻糖合成酶底物特异性分析第25-26页
    1.4 酶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第26-29页
        1.4.1 理性设计(rational design)第26-27页
        1.4.2 非理性设计(irrational design)第27页
        1.4.3 半理性设计(semi-rational design)第27-28页
        1.4.4 海藻糖合成酶的人工改造第28-29页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9-30页
    1.6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1-52页
    2.1 材料第31-33页
        2.1.1 菌株及质粒第31页
        2.1.2 酶与试剂第31-32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2页
        2.1.4 培养基第32-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52页
        2.2.1 细菌的培养第33页
        2.2.2 菌株保存第33页
        2.2.3 细菌总DNA的提取第33-34页
        2.2.4 质粒DNA的少量提取第34页
        2.2.5 DNA的检测方法第34页
        2.2.6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引物设计与扩增第34-36页
        2.2.7 表达载体pSE380的制备第36-37页
        2.2.8 DNA分子的酶切与连接第37-38页
        2.2.9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8页
        2.2.10 质粒DNA或者连接产物的转化第38页
        2.2.11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39页
        2.2.12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诱导表达第39页
        2.2.13 表达产物的镍柱亲合层析Ni-NTA纯化第39页
        2.2.14 镍柱亲合层析Ni-NTA介质的活化第39页
        2.2.15 细胞破碎与表达产物的纯化第39-40页
        2.2.16 蛋白含量测定与SDS-PAGE和Native-PAGE分析第40-41页
        2.2.17 海藻糖合成酶酶活力的测定第41页
        2.2.18 海藻糖合成酶酶学特性分析第41-42页
        2.2.19 HPLC法分析海藻糖合成酶酶学特性第42-43页
        2.2.20 DNS法快速检验海藻糖合成酶酶学特性第43-44页
        2.2.21 底物浓度对产物组成的影响第44页
        2.2.22 海藻糖合成酶半理性设计第44页
        2.2.23 海藻糖合成酶同源建模第44页
        2.2.24 海藻糖合成酶突变体构建第44-47页
        2.2.25 突变子性质检测第47页
        2.2.26 ProSa2003能量分析第47页
        2.2.27 分子对接与底物通道计算第47-48页
        2.2.28 海藻糖合成酶非理性设计第48-49页
        2.2.29 突变文库的构建与筛选第49-50页
        2.2.30 生成海藻酮糖用酶与酿酒酵母细胞的制备第50页
        2.2.31 离子交换填料预处理第50页
        2.2.32 海藻酮糖的生成与纯化第50-5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52-99页
    3.1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第52-74页
        3.1.1 SCTreS、TCTreS、SATreS和SGTreS基因的克隆、表达第52-60页
        3.1.2 SCTreS、TCTreS、SATreS和SGTreS酶学性质研究第60-74页
    3.2 海藻糖合成酶功能氨基酸残基分析第74-95页
        3.2.1 SATreS氨基酸序列(500 APSTGGNG 507)的缺失突变与性质比对第74页
        3.2.2 TCTreS碳末端40个氨基酸缺失突变与性质比较第74-75页
        3.2.3 TCTreS同源建模与结构分析第75-76页
        3.2.4 TCTreS 3D结构活性中心氨基酸分析第76-78页
        3.2.5 TCTreS突变体构建与酶学性质分析第78-80页
        3.2.6 TCTreS L116位点的饱和突变第80页
        3.2.7 TCTreS E330位点的饱和突变第80-81页
        3.2.8 TCTreS活性中心10 A范围内的定点突变与酶学特性分析第81-82页
        3.2.9 TCTreS V160位点的饱和突变第82-83页
        3.2.10 TCTreS功能氨基酸残基的分布与活性中心的关系第83-84页
        3.2.11 海藻糖合成酶及其突变体的能量分析第84-86页
        3.2.12 CGTreS的Ⅰ区和Ⅱ区能量最小化突变第86-88页
        3.2.13 功能氨基酸残基机制分析第88-90页
        3.2.14 TCTreS 3D结构与底物对接及底物通道计算第90-94页
        3.2.15 海藻糖合成酶非理性设计探讨第94-95页
    3.3 海藻酮糖的制备研究第95-99页
        3.3.1 GTase催化蔗糖生成海藻酮糖第95-97页
        3.3.2 酿酒酵母细胞同化杂糖第97-99页
第四章 问题和展望第99-104页
    4.1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多样性第99-100页
    4.2 海藻糖合成酶的高级结构与稳定性第100-101页
    4.3 海藻糖合成酶在生产海藻酮糖中的应用第101-102页
    4.4 海藻糖合成酶功能氨基酸残基研究的策略第102-104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4-106页
第六章 参考文献第106-122页
附录第122-133页
    附录一 培养基与常用试剂第122-124页
    附录二 部分实验方法第124-127页
    附录三 部分实验结果第127-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乳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两种植物病毒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子在寄主体内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