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6-18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8-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19页
        1.3.2 本文结构安排第19-21页
2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第21-35页
    2.1 汽车金融相关理论基础第21-25页
        2.1.1 汽车金融的内涵第21页
        2.1.2 汽车金融产业融合理论第21-22页
        2.1.3 汽车金融消费信贷理论第22-25页
    2.2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相关理论基础第25-31页
        2.2.1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的定义及类型第25-26页
        2.2.2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的度量模型第26-30页
        2.2.3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的管理第30-31页
    2.3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第31-35页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31-32页
        2.3.2 博弈理论第32-35页
3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风险成因分析第35-45页
    3.1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第35-36页
    3.2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信贷业务流程和特点第36-38页
        3.2.1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业务流程第37页
        3.2.2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业务特点第37-38页
    3.3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的来源第38-41页
        3.3.1 外部因素第38-41页
        3.3.2 内部因素第41页
    3.4 基于博弈论的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成因分析第41-45页
        3.4.1 博弈模型假设第41-42页
        3.4.2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分析第42-45页
4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45-56页
    4.1 信贷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第45-46页
    4.2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第46-48页
        4.2.1 Logistic回归模型第46-48页
        4.2.2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假设条件及系数检验第48页
    4.3 Logistic回归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第48-50页
        4.3.1 样本数据的选择与采集第48-49页
        4.3.2 指标变量的设置与量化第49-50页
    4.4 实证研究与分析第50-56页
        4.4.1 解释变量的筛选第50-51页
        4.4.2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4.4.3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第52-54页
        4.4.4 结论分析第54-56页
5 案例分析——以三一汽车金融公司为例第56-65页
    5.1 三一汽车金融公司简介第56-57页
    5.2 三一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流程第57-59页
    5.3 三一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9-62页
        5.3.1 客观影响因素分析第59-61页
        5.3.2 主观影响因素分析第61-62页
    5.4 三一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风险管理第62-65页
        5.4.1 基本做法第62-63页
        5.4.2 改进思考第63-65页
6 加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第65-71页
    6.1 完善公司内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第65-68页
        6.1.1 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识别第65-66页
        6.1.2 规范对信贷风险的度量第66页
        6.1.3 完善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和处理第66-68页
    6.2 加强与竞争方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第68-70页
        6.2.1 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第68-69页
        6.2.2 促进汽车金融公司之间的内部联系第69-70页
    6.3 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体系第70-7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主要结论第71-72页
    7.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道路综合排水系统研究
下一篇:四川省公共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