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M及其修正模型在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适用性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1页 |
1.3 内容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第三章 创业板市场和资产定价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9页 |
3.1 创业板市场概述 | 第18-19页 |
3.1.1 创业板市场的概念 | 第18页 |
3.1.2 创业板市场的特点 | 第18页 |
3.1.3 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 | 第18-19页 |
3.1.4 创业板的研究价值 | 第19页 |
3.2 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 第19-21页 |
3.2.1 基本假设 | 第19-20页 |
3.2.2 资产选择的均值-方差模型 | 第20-21页 |
3.2.3 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局限性 | 第21页 |
3.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21-25页 |
3.3.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1页 |
3.3.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21-23页 |
3.3.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局限性 | 第23-25页 |
3.4 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 | 第25-26页 |
3.4.1 三因子模型介绍 | 第25页 |
3.4.2 三因子模型原理 | 第25-26页 |
3.5 其他修正模型——套利定价模型 | 第26-29页 |
3.5.1 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 | 第27页 |
3.5.2 套利定价模型 | 第27页 |
3.5.3 套利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比较 | 第27-29页 |
第四章 CAPM 在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实证检验 | 第29-44页 |
4.1 数据与指标的选取 | 第29-35页 |
4.1.1 样本范围和研究区间的选取 | 第29-30页 |
4.1.2 月收益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4.1.3 市场收益率的选取 | 第31-33页 |
4.1.4 无风险收益率的选取 | 第33-35页 |
4.2 检验方法与实证步骤 | 第35-37页 |
4.2.1 事后检验模型 | 第35-36页 |
4.2.2 检验方法与步骤 | 第36-37页 |
4.3 BJS 时间序列回归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4.3.1 各股的 beta 系数估计 | 第37-39页 |
4.3.2 组合 beta 系数的估算 | 第39-41页 |
4.3.3 收益与风险关系的检验 | 第41-42页 |
4.4 FM 横截面检验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三因子模型在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实证检验 | 第44-55页 |
5.1 数据与指标的选取 | 第44-46页 |
5.1.1 因变量的选取 | 第44-45页 |
5.1.2 自变量的选取 | 第45-46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8页 |
5.3 对模型 1 的实证检验 | 第48-49页 |
5.3.1 经济意义检验 | 第48-49页 |
5.3.2 R 方检验和 F 检验 | 第49页 |
5.3.3 DW 检验 | 第49页 |
5.4 对模型 2 的实证检验 | 第49-51页 |
5.4.1 经济意义检验 | 第50-51页 |
5.4.2 R 方检验和 F 检验 | 第51页 |
5.4.3 DW 检验 | 第51页 |
5.5 对模型 3 的实证检验 | 第51-54页 |
5.5.1 经济意义检验 | 第52-53页 |
5.5.2 调整的 R 方检验和 F 分布 | 第53-54页 |
5.5.3 DW 检验 | 第54页 |
5.6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6.1 结论与原因分析 | 第55-56页 |
6.1.1 结论 | 第55-56页 |
6.1.2 原因分析 | 第5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6.2.1 完善现有的退市机制 | 第56-57页 |
6.2.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7页 |
6.2.3 促进投资者机构化 | 第57-58页 |
6.2.4 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5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