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网络辅助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以学龙网平台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4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4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页
    1.4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4-1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19页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
    2.3 输入输出理论第19-21页
        2.3.1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第20页
        2.3.2 斯温纳的输出假设理论第20-21页
第3章 网络平台辅助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式设计第21-35页
    3.1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因素分析第21-27页
        3.1.1 影响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第21-22页
        3.1.2 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第22-24页
        3.1.3 与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相比较第24-27页
    3.2 利用网络平台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设计原则第27-29页
        3.2.1 科学性原则第27页
        3.2.2 合作性原则第27-28页
        3.2.3 主体性原则第28页
        3.2.4 反馈性原则第28页
        3.2.5 赏识性原则第28-29页
    3.3 利用网络平台辅助英语写作教学过程的设计第29-35页
        3.3.1 英语写作的内容及形式第30-31页
        3.3.2 学生进行初次写作第31页
        3.3.3 学生完成二次习作第31-33页
        3.3.4 教师评阅,反馈修改意见第33-34页
        3.3.5 学生完善习作并分享第34-35页
第4章 网络平台辅助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的实施第35-47页
    4.1 实验目的第35页
    4.2 实验对象第35-36页
    4.3 实验方法第36-37页
        4.3.1 访谈调查第36页
        4.3.2 实验研究第36-37页
    4.4 实验过程第37-47页
        4.4.1 实验时间安排第37页
        4.4.2 实验中写作话题、写作任务的制定第37页
        4.4.3 实验前的准备第37-38页
        4.4.4 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修正第38-40页
        4.4.5 以“学龙网”为平台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案例第40-47页
第5章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第47-55页
    5.1 访谈第47-48页
        5.1.1 访谈的提纲第47页
        5.1.2 访谈的结果第47-48页
    5.2 对两个班在统考中英语作文的得分情况调查第48-52页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三次英语写作成绩的比对第48-51页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三次英语写作成绩的比对的综合分析第51-52页
    5.3 实验结论第52-53页
    5.4 问题与反思第53页
    5.5 运用网络平台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启示和建议第53-55页
第6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工作第55-57页
    6.1 本研究主要工作回顾第55页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第55-56页
    6.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教师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