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廉租房退出激励机制研究--以常德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机制设计理论框架 | 第17-19页 |
2.2 机制设计理论基本思想及应用 | 第19-22页 |
2.2.1 信息机制设计理论及应用 | 第19-20页 |
2.2.2 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及应用 | 第20-22页 |
2.3 激励机制设计的博弈模型 | 第22-24页 |
2.4 有关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2.4.1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 第24-26页 |
2.4.2 廉租房退出机制 | 第26-27页 |
3 现行廉租房退出机制及其评价 | 第27-38页 |
3.1 现行廉租房退出机制 | 第27-34页 |
3.1.1 机制与政策的关系 | 第27页 |
3.1.2 中央及地方政府推行的廉租房的政策 | 第27-34页 |
3.2 现行廉租房退出机制评价 | 第34-38页 |
3.2.1 当前廉租房退出政策的优点 | 第34-35页 |
3.2.2 当前廉租房退出政策的缺陷 | 第35-38页 |
4 廉租房退出激励设计及算例分析 | 第38-57页 |
4.1 廉租房退出激励机制设计 | 第38-44页 |
4.2 激励机制设计的算例分析—以常德市为例 | 第44-53页 |
4.2.1 常德市廉租房退出机制现状 | 第44-46页 |
4.2.2 现行常德市廉租房政策评价 | 第46页 |
4.2.3 引入激励设计机制——算例分析 | 第46-52页 |
4.2.4 机制评价 | 第52-53页 |
4.3 对于廉租房退出机制缺陷的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5.1.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5.1.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