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硅纳米线/硅薄膜异质结太阳电池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硅纳米线阵列的优势第11-14页
        1.2.1 光学特征第11-13页
        1.2.2 电学特征第13-14页
    1.3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光伏应用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通过掺杂扩散方法形成的硅纳米线太阳电池第14-15页
        1.3.2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形成的硅纳米线异质结电池第15-16页
        1.3.3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杂化电池第16-17页
        1.3.4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光电化学电池第1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样品的制备和性能表征第20-27页
    2.1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20-23页
        2.1.1 实验试剂第20页
        2.1.2 实验设备第20页
        2.1.3 实验步骤第20-21页
        2.1.4 反应原理第21-23页
    2.2 薄膜制备第23页
        2.2.1 PECVD 设备第23页
        2.2.2 磁控溅射设备第23页
    2.3 性能表征第23-27页
        2.3.1 拉曼光谱仪表征第23-24页
        2.3.2 台阶仪表征第24页
        2.3.3 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第24-25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第25页
        2.3.5 霍尔效应测试表征第25页
        2.3.6 电导率表征第25-26页
        2.3.7 傅里叶红外表征第26页
        2.3.8 电池效率表征第26-27页
第3章 硅纳米线上薄膜制备与性能表征第27-4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硅纳米线制备与性能表征第27-29页
        3.2.1 刻蚀时间对硅纳米线形貌的影响第27-28页
        3.2.2 硅纳米线阵列反射谱表征第28-29页
    3.3 硅纳米线上薄膜制备与性能表征第29-34页
        3.3.1 纳米线长度对非晶硅形貌的影响第29-31页
        3.3.2 非晶硅沉积时间对非晶硅形貌的影响第31-32页
        3.3.3 AZO 沉积时间对 AZO 形貌的影响第32-34页
    3.4 氢氧化钾刻蚀对薄膜制备的影响第34-39页
        3.4.1 氢氧化钾刻蚀时间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第34-35页
        3.4.2 氢氧化钾刻蚀时间对非晶硅形貌的影响第35-36页
        3.4.3 氢氧化钾刻蚀时间对 AZO 形貌的影响第36-37页
        3.4.4 氢氧化钾刻蚀时间对硅纳米线反射谱的影响第37-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本征非晶硅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第40-52页
    4.1 引言第40-41页
    4.2 实验安排第41页
        4.2.1 实验材料第41页
        4.2.2 工艺参数第41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1-51页
        4.3.1 硅烷浓度对本征钝化层的影响第41-46页
        4.3.2 沉积气压对本征钝化层的影响第46-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异质结电池制备与表征第52-58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电池制备第52-56页
        5.2.1 硅纳米线阵列制备第52页
        5.2.2 非晶硅薄膜的制备第52-54页
        5.2.3 AZO 薄膜的制备第54页
        5.2.4 电极接触特性表征第54-56页
    5.3 电池性能表征第56-57页
        5.3.1 本征层对纳米锥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6页
        5.3.2 电池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高压开关设备布置方式设计及局部放电传感器的研制
下一篇:便携式数字示波器数据传输接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