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城乡统筹中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探索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缘由第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 文献综述第14-21页
        1.4.1 关于国外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第14-15页
        1.4.2 我国城市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第15-17页
        1.4.3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第17-18页
        1.4.4 农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第18-20页
        1.4.5 综述评价第20-21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21-29页
    2.1 相关概念第21-24页
        2.1.1 新型农村社区第21-22页
        2.1.2 社区教育第22-23页
        2.1.3 社区教育模式第23-24页
    2.2 相关理论第24-29页
        2.2.1 社区教育理论第24-26页
        2.2.2 社区教育模式理论及主要教育模式框架第26-29页
3. 研究背景第29-34页
    3.1 成都城乡统筹发展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第29-32页
        3.1.1 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第29-31页
        3.1.2 成都城乡统筹下的新型农村社区第31-32页
    3.2 成都社区教育发展第32-34页
4. 温江区社区教育“温江模式”构建第34-44页
    4.1 温江区社区教育模式形成的基本条件第34-38页
        4.1.1 温江区社会经济条件第34-36页
        4.1.2 温江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第36页
        4.1.3 温江区社区教育政策支持第36-38页
    4.2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构建第38-44页
        4.2.1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构建模式框架第38-39页
        4.2.2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构成要素第39-44页
5.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成效分析第44-49页
    5.1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构建特点第44-46页
        5.1.1 坚持“三个统筹”,组织保障支撑基础能力建设第44-45页
        5.1.2 抓好“三个结合”,基础工程支撑活动创新第45页
        5.1.3 突出“三个强化”,民生项目支撑教育资源开发第45-46页
    5.2 温江区新型农村社区教育居民参与现状第46-48页
    5.3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调研基本结论第48-49页
6.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问题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第49-55页
    6.1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问题主要原因第49-51页
        6.1.1 管理体制偏单一化第49-50页
        6.1.2 运行机制基本属于自上而下的单向运行第50页
        6.1.3 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缺乏可持续性第50-51页
        6.1.4 社区教育活动呈任务驱动型第51页
    6.2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温江模式”对策建议第51-55页
        6.2.1 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社区教育协同机制第51-52页
        6.2.2 完善运行机制,建立上下互动运行的机制第52-53页
        6.2.3 完善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第53-54页
        6.2.4 从居民需求出发,创新社区教育活动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0页
后记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我国基层工会组织维权职能弱化之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唐山市志愿者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