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平板光伏系统与槽式聚光光伏系统的电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符号说明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光伏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平板光伏系统第14-17页
        1.2.2 聚光光伏系统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创新点第19页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槽式聚光光伏系统与平板光伏系统原理第20-30页
    2.1 平板光伏系统基本原理第20-23页
        2.1.1 光伏电池组件第20-21页
        2.1.2 蓄电池第21-22页
        2.1.3 控制器第22-23页
        2.1.4 逆变器第23页
    2.2 槽式聚光光伏系统基本原理第23-27页
        2.2.1 槽式聚光器光学性能分析第24-27页
        2.2.2 其他部件第27页
    2.3 相关测试设备说明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平板光伏系统的性能影响研究第30-53页
    3.1 方位角、倾角对平板光伏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30-36页
        3.1.1 模型计算第30-31页
        3.1.2 计算结果分析第31-34页
        3.1.3 模型验证第34-36页
    3.2 串并联形式对平板光伏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36-46页
        3.2.1 规格相同的电池串并联形式的理论模型第36-39页
        3.2.2 实验研究第39-46页
    3.3 遮挡对平板光伏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46-51页
        3.3.1 理论分析第46-48页
        3.3.2 实验过程及说明第48页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槽式聚光光伏系统的性能影响研究第53-63页
    4.1 跟踪方式的影响第53-55页
    4.2 串并联形式对槽式聚光光伏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55-58页
        4.2.1 硅基太阳电池第55-57页
        4.2.2 砷化镓太阳电池第57-58页
    4.3 能流不均对槽式聚光光伏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58-61页
        4.3.1 能流密度计算模型第58-59页
        4.3.2 能流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第59-60页
        4.3.3 能流不均对槽式聚光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光伏系统完整匹配后整体运行性能研究第63-69页
    5.1 光伏系统完整匹配所需要的部件第63-65页
    5.2 槽式聚光光伏系统和平板光伏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第65-68页
        5.2.1 槽式聚光光伏系统第65-66页
        5.2.2 平板光伏系统第66-68页
    5.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第69-70页
    6.2 研究工作展望及后续工作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工艺研究
下一篇:湖南大坤公司恒大城项目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