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外风电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未来风电发展的趋势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海南风电概况 | 第19-22页 |
2.1 海南风能资源 | 第19-20页 |
2.2 海南风电场 | 第20-21页 |
2.2.1 风电场规模 | 第20页 |
2.2.2 风电机组机型 | 第20-21页 |
2.2.3 风电机组运行条件 | 第21页 |
2.3 海南电网简述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风电机组接入后的海南电网BPA仿真建模 | 第22-32页 |
3.1 计算分析工具 | 第22页 |
3.2 风电机组模型 | 第22-27页 |
3.2.1 风电机组类型 | 第22-23页 |
3.2.2 风电机组模型 | 第23-27页 |
3.3 风电场接入方案 | 第27-28页 |
3.4 风电场无功补偿配置 | 第28-29页 |
3.5 海南电网BPA仿真 | 第29-31页 |
3.5.1 典型方式确定 | 第29页 |
3.5.2 BPA仿真建模思路 | 第29-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风电场接入后海南电网的稳态分析 | 第32-47页 |
4.1 枯大方式下稳态分析 | 第32-40页 |
4.1.1 风电场接入无功电压分析 | 第32-37页 |
4.1.2 文昌风电场对电网电压、网损、潮流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3 西部风电场联合对无功电压、网损、潮流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4 全部风电场联合对无功电压、网损、潮流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 丰小方式下稳态分析 | 第40-46页 |
4.2.1 风电场的无功电压分析 | 第41-42页 |
4.2.2 文昌风电场对电网电压、网损、潮流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3 西部风电场联合对无功电压、网损、潮流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4 全部风电场联合对无功电压、网损、潮流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风电场接入对海南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47-58页 |
5.1 风电场接入后的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47-55页 |
5.1.1 孤网方式下暂态稳定分析 | 第47-52页 |
5.1.2 联网典型运行方式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55页 |
5.2 运行风电场实际事故的原因分析及过程仿真 | 第55-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对系统稳定的影响 | 第58-65页 |
6.1 风电机组低压穿越能力的概述 | 第58页 |
6.2 风电机组低压穿越能实现方案 | 第58-61页 |
6.3 国内外对于并网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 | 第61-62页 |
6.4 海南省运行及规划风电机组的电压保护特性 | 第62页 |
6.5 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对海南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6.6 改善电网故障情况下风电场的整体暂态电压特性的措施分析 | 第63-6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7.1 结论 | 第65页 |
7.2 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附图 | 第72-73页 |
附录B 附表 | 第73-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