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及评价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目的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1页
        1.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第8-9页
        1.2.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第9-11页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2页
    1.4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的理论与内涵第13-17页
    2.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第13页
    2.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第13-14页
        2.2.1 物质生产功能第13页
        2.2.2 调节气候功能第13-14页
        2.2.3 水文调节功能第14页
        2.2.4 水质净化功能第14页
        2.2.5 生物栖息地功能第14页
        2.2.6 提供科研旅游场所功能第14页
    2.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价的不同类型第14-16页
        2.3.1 湿地类型的划分第14-15页
        2.3.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的划分第15页
        2.3.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类型的划分第15-16页
    2.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三章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7-23页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提出第17页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3.3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的步骤第18-19页
        3.3.1 确定具体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子功能第18页
        3.3.2 确定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语集第18-19页
        3.3.3 确定不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子功能的评价指标第19页
        3.3.4 确定不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子功能及其评价指标的权重第19页
        3.3.5 确定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子功能及其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第19页
        3.3.6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第19页
        3.3.7 确定湿地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状况第19页
    3.4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9-21页
        3.4.1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及原理第19-20页
        3.4.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第20-21页
        3.4.3 和法确定权重第21页
    3.5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第21-22页
        3.5.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21-22页
        3.5.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2页
    3.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四章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第23-39页
    4.1 胶州湾滨海湿地概况第23-25页
        4.1.1 地理位置第23-24页
        4.1.2 地质地貌第24页
        4.1.3 气候水文第24页
        4.1.4 土壤条件第24-25页
    4.2 胶州湾滨海湿地类型及其功能区划第25-29页
        4.2.1 湿地类型第25-26页
        4.2.2 功能区划第26-29页
    4.3 胶州湾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第29-33页
        4.3.1 植物多样性第29-32页
        4.3.2 动物多样性第32-33页
    4.4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第33-38页
        4.4.1 评价范围第33页
        4.4.2 评价体系第33-35页
        4.4.3 建立评语集第35页
        4.4.4 确定权重第35-36页
        4.4.5 建立隶属度矩阵第36-37页
        4.4.6 综合评价第37-38页
    4.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第39-41页
    5.1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现状第39-40页
        5.1.1 物质生产功能减弱第39页
        5.1.2 部分生态调节功能降低第39页
        5.1.3 旅游科研功能有待加强第39-40页
    5.2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对策第40页
        5.2.1 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第40页
        5.2.2 加强湿地水环境治理第40页
        5.2.3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第40页
    5.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1-42页
    6.1 结论第41页
    6.2 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下一篇:低碳城市建设中政府责任及其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