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铝土矿性质与分布简介 | 第9-11页 |
1.1.1 铝土矿的类型 | 第9-10页 |
1.1.2 铝土矿中的杂质 | 第10页 |
1.1.3 国内外铝土矿资源分布 | 第10-11页 |
1.2 铝土矿尾矿资源利用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利用尾矿制备建筑材料 | 第12-13页 |
1.2.2 利用尾矿制备化工材料 | 第13-14页 |
1.2.3 尾矿中元素的分离及回收 | 第14-15页 |
1.3 氧化铝的制备工艺 | 第15-20页 |
1.3.1 冶金氧化铝的制备 | 第15-16页 |
1.3.2 特种氧化铝的制备 | 第16-20页 |
1.4 絮凝剂简介 | 第20-23页 |
1.4.1 絮凝剂的分类 | 第20-22页 |
1.4.2 聚硅酸盐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 | 第22-23页 |
1.5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2.3 实验流程与内容 | 第26-29页 |
2.3.1 氧化铝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2 絮凝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2.4 表征与检测 | 第29-33页 |
2.4.1 化学分析 | 第29-31页 |
2.4.2 X射线荧光分析 | 第31页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1-32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32页 |
2.4.5 热分析 | 第32页 |
2.4.6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IR) | 第32-33页 |
3 利用酸浸液制备氧化铝 | 第33-5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黄钾(铵)铁矾法除铁 | 第33-36页 |
3.2.1 pH值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反应时间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温度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晶种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3.3 铵明矾结晶法提铝 | 第36-39页 |
3.3.1 铵铝摩尔比对铝回收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冷却速率对铝回收率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搅拌速率对铝回收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铵明矾热分解制备氧化铝 | 第39-47页 |
3.4.1 铵明矾的热分解过程 | 第40-41页 |
3.4.2 脱氨和脱硫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41-47页 |
3.5 氧化铝产品分析 | 第47-49页 |
3.5.1 XRD分析 | 第47-48页 |
3.5.2 XRF分析 | 第48页 |
3.5.3 SEM分析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利用酸浸硅渣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 | 第51-6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Al+Fe)/Si摩尔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硅酸聚合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 老化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4页 |
4.5 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4.6 废水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4.7 絮凝剂对不同废水的絮凝效果 | 第56-57页 |
4.8 絮凝剂的物性分析 | 第57-59页 |
4.8.1 显微图像分析 | 第57-58页 |
4.8.2 XRD分析 | 第58页 |
4.8.3 IR分析 | 第58-5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一 教学实践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