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1.1 引言第9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第9-12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9-10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0-11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1-12页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概述第12-14页
        1.3.1 钴酸锂(LiCoO_2)第13页
        1.3.2 镍酸锂(LiNiO_2)第13页
        1.3.3 锰酸锂(LiMn_2O_4)第13-14页
        1.3.4 磷酸铁锂(LiFePO_4)第14页
        1.3.5 5V正极材料第14页
    1.4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概述第14-23页
        1.4.1 尖晶石LiNi_(0.5)Mn_(1.5)O_4的结构及性能第15-16页
        1.4.2 尖晶石LiNi_(0.5)Mn_(1.5)O_4的制备方法第16-19页
        1.4.3 LiNi_(0.5)Mn_(1.5)O_4的改性研究第19-23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方法第25-31页
    2.1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2 实验设备第26页
    2.3 电极的制备及模拟电池的组装第26-28页
        2.3.1 正极极片的制备第26-27页
        2.3.2 电池其他部分第27-28页
        2.3.3 模拟电池的组装第28页
    2.4 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第28-31页
        2.4.1 材料的表征第28页
        2.4.2 性能测试第28-31页
第三章 化学合成法制备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第31-45页
    3.1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1页
    3.2 退火热处理对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第31-34页
        3.2.1 退火热处理对LiNia5Mni.504物相的影响第31-32页
        3.2.2 退火热处理对LiNi_(0.5)Mn_(1.5)O_4形貌的影响第32页
        3.2.3 退火热处理对LiNi_(0.5)Mn_(1.5)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2-34页
    3.3 热处理温度对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第34-40页
        3.3.1 热处理温度对LiNi_(0.5)Mn_(1.5)O_4物相的影响第34-36页
        3.3.2 热处理温度对LiNi_(0.5)Mn_(1.5)O_4形貌的影响第36-37页
        3.3.3 热处理温度对LiNi_(0.5)Mn_(1.5)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7-39页
        3.3.4 循环伏安测试与分析第39-40页
    3.4 热处理时间对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3.4.1 热处理时间对LiNi_(0.5)Mn_(1.5)O_4物相的影响第40-41页
        3.4.2 热处理时间对LiNi_(0.5)Mn_(1.5)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四章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F掺杂研究第45-55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LiNi_(0.5)Mn_(1.5)O_(4-x)F_x正极材料的制备第45页
    4.3 F掺杂对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4.3.1 F掺杂对LiNi_(0.5)Mn_(1.5)O_4物相的影响第45-46页
        4.3.2 F掺杂对LiNi_(0.5)Mn_(1.5)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4.4 F掺杂量对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第48-53页
        4.4.1 F掺杂量对LiNi_(0.5)Mn_(1.5)O_4物相的影响第48-50页
        4.4.2 F掺杂量对LiNi_(0.5)Mn_(1.5)O_4形貌的影响第50-51页
        4.4.3 F掺杂量对LiNi_(0.5)Mn_(1.5)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页
    5.2 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粉虱入侵种与本地近缘种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下一篇:基于HHT-WNN方法的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