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导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1.3 本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的生态学思想 | 第12-13页 |
2.1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生态学思想 | 第12页 |
2.1.1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 第12页 |
2.1.2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 第12页 |
2.2 恩格斯早期著作中的生态思想 | 第12-13页 |
2.2.1 《乌培河谷的来信》 | 第12-13页 |
3 《资本论》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 | 第13-17页 |
3.1 《资本论》之前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13-16页 |
3.1.1 《1844 经济学哲学手稿》 | 第13-14页 |
3.1.2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14-16页 |
3.2 恩格斯同时期著作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16-17页 |
3.2.1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第16-17页 |
4 《资本论》、《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17-20页 |
4.1 《资本论》 | 第17-18页 |
4.2 《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 | 第18-20页 |
5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著作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20-21页 |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系统阐述 | 第21-29页 |
6.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思想 | 第21-23页 |
6.1.1 自然的客观存在性 | 第21页 |
6.1.2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 第21-22页 |
6.1.3 自然对人类的制约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 第22-23页 |
6.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经济思想 | 第23-25页 |
6.2.1 自然生产力概念 | 第23-24页 |
6.2.2 循环经济 | 第24-25页 |
6.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思想 | 第25-27页 |
6.3.1 关于生态人口的理论 | 第25-26页 |
6.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6.4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 | 第27-29页 |
6.4.1 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的环境问题 | 第27页 |
6.4.2 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 | 第27-28页 |
6.4.3 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 第28-29页 |
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29-35页 |
7.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29-30页 |
7.1.1 树立正确自然观,合理利用自然规律 | 第29页 |
7.1.2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思想的相关建议 | 第29-30页 |
7.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30-31页 |
7.2.1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 第30页 |
7.2.2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的相关建议 | 第30-31页 |
7.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社会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31-33页 |
7.3.1 合理控制人口,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31-32页 |
7.3.2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社会思想的相关建议 | 第32-33页 |
7.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33-35页 |
7.4.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第33页 |
7.4.2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的相关建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