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6-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22页 |
第一章 UHRF2过表达细胞的蛋白质组学鉴定 | 第22-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1.2.1 分子克隆 | 第23-24页 |
1.2.2 慢病毒包装及感染 | 第24页 |
1.2.3 UHRF2过表达稳定株的构建 | 第24-28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1.3.1 MKN74稳定细胞系过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28-29页 |
1.3.2 质谱profiling数据的质控 | 第29-30页 |
1.3.3 Profiling数据基本情况及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和谱图验证 | 第30-33页 |
1.3.4 差异表达蛋白的PRM验证及WB验证 | 第33-35页 |
1.3.5 差异蛋白的GO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1.3.6 差异蛋白与肿瘤疾病相关 | 第36-37页 |
1.3.7 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 第37-38页 |
1.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二章 UHRF2过表达诱导的转录因子活性变化的检测 | 第39-49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9-4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40页 |
2.2.2 cat TFRE DNA的扩增 | 第40页 |
2.2.3 核蛋白提取 | 第40页 |
2.2.4 TFRE pull down | 第40-41页 |
2.2.5 胶内酶解 | 第41页 |
2.2.6 TFRE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2.3.1 TFRE数据转录因子鉴定情况 | 第42-43页 |
2.3.2 转录因子富集效率 | 第43-44页 |
2.3.3 UHRF2过表达激活EMT相关转录因子 | 第44-46页 |
2.3.4 激活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网络 | 第46-47页 |
2.3.5 转录因子-靶基因综合分析 | 第47-48页 |
2.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UHRF2敲除抑制胃癌细胞转移及侵袭 | 第49-59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9-5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3.2.1 Crispr-cas敲除及单克隆筛选 | 第50页 |
3.2.2 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 | 第50页 |
3.2.3 免疫荧光 | 第50-51页 |
3.2.4 细胞增殖检测 | 第51页 |
3.2.5 细胞周期检测 | 第51页 |
3.2.6 细胞药敏检测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3.3.1 UHRF2在临床胃癌样本中表达量升高 | 第52-53页 |
3.3.2 UHRF2缺失抑制细胞转移和侵袭 | 第53-55页 |
3.3.3 UHRF2敲除诱导细胞形态变化 | 第55-56页 |
3.3.4 UHRF2过表达不影响细胞增殖 | 第56页 |
3.3.5 UHRF2过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 | 第56-57页 |
3.3.6 UHRF2过表达不影响细胞药物敏感性 | 第57-58页 |
3.3.7 UHRF2扰动诱导ERK激酶活性变化 | 第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UHRF2与CDH1 PROMOTER区结合并抑制其RNA表达 | 第59-66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5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3页 |
4.2.1 Ch IP | 第59-60页 |
4.2.2 Ch IP-seq数据分析 | 第60页 |
4.2.3 Ch IP-q PCR | 第60页 |
4.2.4 RNA提取 | 第60-61页 |
4.2.5 RNA逆转录 | 第61页 |
4.2.6 实时定量PCR | 第61-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4.3.1 UHRF2结合的DNA序列分析 | 第63页 |
4.3.2 UHRF2偏好结合motif结果 | 第63-64页 |
4.3.3 UHRF2结合CDH1启动子区域并抑制其表达 | 第64-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UHRF2相互作用蛋白网络的鉴定 | 第66-72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6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5.2.1 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66-67页 |
5.2.2 抗体纯化 | 第67页 |
5.2.3 IP | 第67页 |
5.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7-6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5.3.1 UHRF2相互作用蛋白列表 | 第68-70页 |
5.3.2 UHRF2相互作用蛋白的GO分类 | 第70-71页 |
5.3.3 UHRF2相互作用蛋白网络 | 第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1. 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其他工作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