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库管理论文

基于多情景分析的大型水库景观改造--东营耿井水库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风景园林学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本质第10页
        1.1.2 被重视的水资源第10-11页
        1.1.3 城市山水景观概念第11-12页
    1.2 研究对象第12-20页
        1.2.1 一个水库——耿井水库第15-16页
        1.2.2 两座城区——东营区新、旧城第16-17页
        1.2.3 三种身份——油田、政府、市民第17-20页
    1.3 研究意义第20-22页
        1.3.1 对耿井水库而言第20-21页
        1.3.2 对城市而言第21页
        1.3.3 对油田、政府、市民而言第21-22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2-24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2 研究框架第23-2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第24-31页
    2.1 情景分析第24页
    2.2 水文相关理论与研究第24-26页
        2.2.1 景观水文理论第24-26页
        2.2.2 水资源保护第26页
    2.3 城市公园相关理论与研究第26-27页
        2.3.1 城市开放空间第26-27页
    2.4 城市转型相关理论与研究第27-31页
        2.4.1 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第28-29页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31页
第3章 针对耿井水库改造的案例思考第31-39页
    3.1 综合水利与风景功能案例第31-32页
        3.1.1 水利工程与景观结合案例——颐和园昆明湖水利工程第31页
        3.1.2 借鉴与利用第31-32页
    3.2 解决社会性问题案例第32-34页
        3.2.1 化解城市矛盾的案例——开放式综合类别发展的马来西亚第32-34页
        3.2.2 借鉴与利用第34页
    3.3 解决城市经济问题案例第34-35页
        3.3.1 不宜居城市的转型案例——寸土寸金的沙漠王国迪拜第34-35页
        3.3.2 借鉴与利用第35页
    3.4 综合效益案例第35-39页
        3.4.1 人工化水利景观的社会效益案例——综合协调的清溪川第35-38页
        3.4.2 借鉴与利用第38-39页
第4章 多情景分析下耿井水库改造的需求与职能分析第39-69页
    4.1 中心城森林公园的职能判定第39-43页
        4.1.1 森林公园第39-40页
        4.1.2 城市公园第40-42页
        4.1.3 大型城市公园的功能第42页
        4.1.4 小结第42-43页
    4.2 耿井水库现有功能的置换第43-44页
        4.2.1 耿井水库面临问题第43页
        4.2.2 耿井水库功能置换后的功能性第43-44页
        4.2.3 小结第44页
    4.3 耿井水库转型中心城森林公园的职能分析第44-61页
        4.3.1 站在生态角度的职能分析第44-48页
        4.3.2 站在社会角度的职能分析第48-58页
        4.3.3 站在经济角度的职能分析第58-60页
        4.3.4 小结第60-61页
    4.4 甲方的需求的合理性探索第61-66页
        4.4.1 前期资料中的疑惑(城市需求)第61-64页
        4.4.2 加快城市转型的需求第64-65页
        4.4.3 小结第65-66页
    4.5 改造工程面临的问题第66-67页
        4.5.1 坝体拆除的工程问题第66页
        4.5.2 高含水量土壤的废弃与利用难度第66页
        4.5.3 小结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东营耿井水库的多情景分析第69-99页
    5.1 情景分析的评价第69-71页
        5.1.1 常见评价方法第69-70页
        5.1.2 情景评价标准第70页
        5.1.3 评价逻辑第70-71页
    5.2 满足公众需求的情景分析第71-75页
        5.2.1 条件设定第72页
        5.2.2 评估分析第72-74页
        5.2.3 总体评估第74-75页
    5.3 保护水资源的多情景分析第75-85页
        5.3.1 保护水资源的基础条件设定第76-77页
        5.3.2 三个情景下的情景设计第77-81页
        5.3.3 三个情景分析下保护水资源评价第81-85页
        5.3.4 三个情景下保护水资源总体评价第85页
    5.4 创造景观效益的多情景分析第85-93页
        5.4.1 已建道路景观视线评价第86-89页
        5.4.2 规划道路景观视线评价第89-93页
        5.4.3 三个情景下景观视线总评价第93页
    5.5 合理工程量的多情景分析第93-97页
        5.5.1 水资源保护工程量评价第93-94页
        5.5.2 南一路建设工程量评价第94-95页
        5.5.3 堆山防碱工程量评价第95-96页
        5.5.4 三个情景下工程量总评价第96-97页
    5.6 多情景分析下耿井水库改造评价第97-99页
        5.6.1 总结第98-99页
第6章 建议与展望第99-102页
    6.1 多情景分析的建议第99-101页
    6.2 结语与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附录第109-11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套型住宅室内空间优化及其精细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高拱坝地震易损性及抗震安全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