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8页 |
1.2 土壤养分空间变化概况 | 第8-9页 |
1.2.1 土壤养分的物质基础 | 第8页 |
1.2.2 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的因素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概况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论述 | 第10-11页 |
1.4 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的原因 | 第11-12页 |
1.4.1 自然因素 | 第11页 |
1.4.2 人为因素 | 第11-12页 |
1.5 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4-21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4-15页 |
2.2 自然概况 | 第15-17页 |
2.2.1 气候 | 第15-16页 |
2.2.2 地貌、水文 | 第16-17页 |
2.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8页 |
2.4.1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2.4.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页 |
2.6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6.1 基础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 | 第18页 |
2.6.2 样品采集、处理与养分测定 | 第18-19页 |
2.6.3 不同时期耕地养分对比分析 | 第19-20页 |
2.7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分析 | 第21-35页 |
3.1 五一农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21-23页 |
3.1.1 土壤现状养分分析 | 第21-22页 |
3.1.2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施肥建议 | 第22-23页 |
3.2 头屯河农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23-25页 |
3.2.1 土壤现状养分分析 | 第23-24页 |
3.2.2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施肥建议 | 第24-25页 |
3.3 西山农牧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25-27页 |
3.3.1 土壤现状养分分析 | 第25-26页 |
3.3.2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施肥建议 | 第26-27页 |
3.4 三坪农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27-29页 |
3.4.1 土壤现状养分分析 | 第27-28页 |
3.4.2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施肥建议 | 第28-29页 |
3.5 104团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3.5.1 土壤现状养分分析 | 第29-30页 |
3.5.2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施肥建议 | 第30-31页 |
3.6 221团和222团耕地土壤养分分析 | 第31-33页 |
3.6.1 221团土壤现状养分分析 | 第31-32页 |
3.6.2 222团土壤现状养分分析 | 第32-33页 |
3.7 第十二师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总体分析 | 第33-35页 |
3.7.1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总体分析 | 第33-34页 |
3.7.2 施肥建议 | 第34-35页 |
第4章 讨论与对策 | 第35-38页 |
4.1 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 第35页 |
4.1.1 土壤板结坚硬 | 第35页 |
4.1.2 水土流失较严重 | 第35页 |
4.1.3 土层薄、pH值偏高 | 第35页 |
4.1.4 盐碱危害严重 | 第35页 |
4.1.5 水土不平衡,水资源利用率低 | 第35页 |
4.2 改良措施 | 第35-37页 |
4.2.1 因土种植,全面发展 | 第35-36页 |
4.2.2 改土治碱、培肥地力,实行合理耕作制度,提高低产土壤的生产力 | 第36页 |
4.2.3 加强水利灌溉系统建设、以水定地,改广种薄收为高产多收 | 第36页 |
4.2.4 封沙育林、育草,建立风沙土新的生态平衡 | 第36-37页 |
4.3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