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1.2.1 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2 商业银行绩效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1.3.2 对比分析法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4.1 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 | 第14-18页 |
1.4.2 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18-21页 |
1.4.3 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 第21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3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1.5.2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2 对外直接投资对银行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30页 |
2.1 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与绩效关系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3-24页 |
2.1.2 内部化理论 | 第24页 |
2.1.3 追随者效应理论 | 第24-25页 |
2.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5-26页 |
2.2 绩效评价的方法概论 | 第26-30页 |
2.2.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26-27页 |
2.2.2 杜邦分析法 | 第27-28页 |
2.2.3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28-30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作用机制分析 | 第30-40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30-32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分析 | 第32-37页 |
3.2.1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 | 第32-34页 |
3.2.2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集中 | 第34-35页 |
3.2.3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单一 | 第35-36页 |
3.2.4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集中 | 第36-37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对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37-39页 |
3.3.1 微观角度:盈利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 | 第37-38页 |
3.3.2 宏观角度:技术转移与效率溢出效应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4.1 相关数据和变量说明 | 第40-41页 |
4.2 我国商业银行各绩效指标的DEA测算 | 第41-44页 |
4.2.1 DEA-CCR模型的主要原理 | 第41-42页 |
4.2.2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测算 | 第42-44页 |
4.3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4-48页 |
4.3.1 模型的选择和数据的说明 | 第44-46页 |
4.3.2 基于Tobit模型的单位根检验和模型估计 | 第46-47页 |
4.3.3 基于Tobit模型的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4页 |
5.1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49页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9-54页 |
5.2.1 政府层面的建议 | 第49-51页 |
5.2.2 银行层面的建议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