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综合运输论文--城市交通运输论文

考虑轨道换乘设施优化的重庆市低碳出行行为引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城市低碳交通相关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居民出行方式相关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轨道换乘优化相关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4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论文结构第18-19页
第二章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第19-32页
    2.1 非集计模型第19-21页
        2.1.1 模型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2.1.2 非集计Logit模型第20-21页
    2.2 累积Logit模型第21-24页
        2.2.1 模型介绍第21-22页
        2.2.2 因素筛选第22-23页
        2.2.3 模型建立第23页
        2.2.4 模型评价第23-24页
    2.3 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优化分析第24-28页
        2.3.1 站台设计第25-26页
        2.3.2 楼梯和自动扶梯设置第26-27页
        2.3.3 换乘通道能力第27-28页
        2.3.4 换乘设施的相互影响第28页
    2.4 交通需求弹性分析第28-31页
        2.4.1 弹性分析理论第28页
        2.4.2 需求弹性的分类第28-30页
        2.4.3 点弹性的应用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重庆市居民出行影响因素调查第32-41页
    3.1 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2-35页
        3.1.1 宏观影响因素第32-33页
        3.1.2 微观影响因素第33-35页
    3.2 重庆市居民出行影响因素调查第35-36页
        3.2.1 调查问卷设计第35页
        3.2.2 调查情况介绍第35-36页
    3.3 重庆市居民出行影响因素分析第36-40页
        3.3.1 出行方式选择与个人属性的关系第36-39页
        3.3.2 出行方式选择与出行特性的关系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重庆市小汽车出行与轨道交通转移分析第41-61页
    4.1 重庆市居民出行方式分析第41-43页
        4.1.1 低碳出行方式的界定第41-42页
        4.1.2 重庆市居民出行方式分类第42-43页
    4.2 基于RP数据的出行方式选择分析第43-51页
        4.2.1 因素删减第43-48页
        4.2.2 模型的参数标定与检验第48-50页
        4.2.3 模型结果分析第50-51页
    4.3 基于SP数据的轻轨与小汽车出行分析第51-60页
        4.3.1 轨道交通影响因素分析第51-52页
        4.3.2 模型建立与检验第52-55页
        4.3.3 各属性对选择结果的影响第55-58页
        4.3.4 需求弹性分析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重庆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优化第61-78页
    5.1 重庆市轨道交通站内换乘分析第61-67页
        5.1.1 轨道交通换乘站现状概述第61-62页
        5.1.2 轨道交通站内换乘过程分析第62-64页
        5.1.3 轨道交通换乘问题分析第64-67页
    5.2 轨道交通站内换乘优化第67-71页
        5.2.1 换乘现状第67页
        5.2.2 站台优化第67-68页
        5.2.3 楼扶梯优化第68-70页
        5.2.4 换乘通道优化第70-71页
    5.3 轨道交通换乘优化评价第71-77页
        5.3.1 换乘时间分析第71-73页
        5.3.2 交通碳排放计算第73-75页
        5.3.3 优化效效果评价第75-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2页
    6.1 政策建议第78-79页
    6.2 研究结果第79-80页
    6.3 研究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9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厦门经济特区港口信息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陶粒夹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逃生管的设计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