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论文--国民党南京政府(1927年以后)论文

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相关概念鉴定第7-8页
   ·选题意义第8-9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9-10页
   ·特色和创新点第10-12页
第二章 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的成因第12-21页
   ·自然因素第12-15页
     ·自然条件恶劣,引发旱灾第12-13页
     ·多灾并发,危害严重第13-15页
   ·社会因素第15-21页
     ·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加剧灾情第15-16页
     ·国困民穷,减灾投入不足第16-18页
     ·利益刺激,使得减灾工作被置于次要位置第18-20页
     ·减灾观念淡薄,缺少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第20-21页
第三章 陕西民国十八年年谨的影响第21-33页
   ·人口的大量死亡第21-23页
   ·奇荒巨灾导致农业生产严重衰退第23-26页
     ·农村劳动力大量锐减,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第23-25页
     ·农村土地大量抛荒,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第25页
     ·粮食减产、借贷成风第25-26页
   ·灾荒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第26-28页
     ·兼并浪潮惊人第27页
     ·匪患丛生,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第27-28页
   ·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对救国救民新出路的探索第28-29页
   ·年馑对陕西人思想观念的影响第29-33页
     ·旱荒的惨重严重冲击着灾区人们旧有的道德观念第29-30页
     ·妇女被大量贩卖使得陕人婚姻观念发生改变第30-31页
     ·惨痛的代价增强了人们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第31-33页
第四章 现代化程度对赈灾的影响第33-42页
   ·铁路事业发展落后导致关中灾民坐以待毙第33-34页
   ·卫生知识缺乏,医疗条件差,致使灾情雪上加霜第34-36页
   ·现代化程度低,致使地方保护主义与灾民盲目流动并存第36-38页
   ·战乱导致赈灾的新举措流于形式第38-42页
     ·军队助民第39页
     ·注重灾童的教养第39-40页
     ·灾荒使民众趋向联合第40-42页
第五章 结语第42-43页
参考书目第43-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45-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中外人士的延安观研究
下一篇:清末新政时期的乡村民变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