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广西融资再担保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概念界定第11-12页
        1.2.1 融资担保第11页
        1.2.2 融资再担保第11-12页
    1.3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1 融资担保交易成本理论第12页
        1.3.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第12-13页
        1.3.3 信号传递与资信评价理论第13页
        1.3.4 关系贷款理论第13-14页
    1.4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4.1 建立再担保机构的必要性第14页
        1.4.2 再担保机构的性质定位第14页
        1.4.3 再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第14-15页
        1.4.4 文献小结第15页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7页
        1.5.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6 研究思路与创新第17-18页
        1.6.1 研究思路第17页
        1.6.2 研究创新第17-18页
第二章 广西发展融资再担保的必要性与条件分析第18-25页
    2.1 融资再担保的理论依据第18-20页
        2.1.1 融资再担保的特征第18页
        2.1.2 融资再担保发挥的功能与作用第18-20页
    2.2 广西发展融资再担保的必要性分析第20-21页
        2.2.1 发展融资再担保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举措第20页
        2.2.2 发展融资再担保是融资担保机构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第20-21页
    2.3 广西发展融资再担保的条件分析第21-25页
        2.3.1 广西融资再担保的现实需求第21-23页
        2.3.2 广西提供融资再担保的能力第23-25页
第三章 广西融资再担保发展现状分析第25-30页
    3.1 广西再担保有限公司发展概况第25-26页
        3.1.1 公司股东背景第25页
        3.1.2 务开展情况第25-26页
    3.2 广西融资再担保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第26-30页
        3.2.1 注册资本规模小第26-27页
        3.2.2 政策性再担保体系尚未形成第27-28页
        3.2.3 配套扶持政策不完善第28页
        3.2.4 政银担合作代偿分担机制常态化尚未建立第28-30页
第四章 融资再担保模式比较分析第30-37页
    4.1 国外融资再担保模式比较第30-31页
        4.1.1 日本的两层再担保模式第30页
        4.1.2 韩国的自动再担保模式第30-31页
    4.2 国内融资再担保模式比较第31-35页
        4.2.1 安徽模式第31-33页
        4.2.2 江苏模式第33-34页
        4.2.3 深圳模式第34-35页
    4.3 国内外融资再担保模式的借鉴意义第35-37页
第五章 广西融资再担保体系构建第37-50页
    5.1 再担保体系的构建目标和构建原则第37-38页
        5.1.1 构建目标第37页
        5.1.2 构建原则第37-38页
    5.2 再担保体系基本框架设计第38-43页
        5.2.1 构建模式—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第38-39页
        5.2.2 作模式选择第39-40页
        5.2.3 资本金来源和业务范围第40-41页
        5.2.4 业务操作流程设计第41-42页
        5.2.5 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第42-43页
    5.3 融资再担保体系的运行机制第43-50页
        5.3.1 再担保准入标准第43-44页
        5.3.2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第44-45页
        5.3.3 建立风险预警制度第45页
        5.3.4 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第45-48页
        5.3.5 建立银担合作代偿分担机制第48-50页
第六章 再担保体系有效运作的保障措施第50-52页
    6.1 组织保障第50页
        6.1.1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第50页
        6.1.2 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第50页
    6.2 内部保障第50-51页
        6.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50-51页
        6.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51页
        6.2.3 创新产品和服务第51页
    6.3 社会保障第51-52页
        6.3.1 加强舆论宣传第51页
        6.3.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信贷领域贿赂行为的审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A证券公司新三板业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