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装号型的女体围度标准曲线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相关研究 | 第12-18页 |
1.2.1 人体测量研究 | 第12-14页 |
1.2.2 服装号型研究 | 第14-15页 |
1.2.3 人体体型研究 | 第15-17页 |
1.2.4 人体截面轮廓曲线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框架 | 第18-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3.4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服装号型与人体体型研究 | 第21-27页 |
2.1 人体尺寸测量内容 | 第21-23页 |
2.1.1 人体测量基准点 | 第21-22页 |
2.1.2 人体制衣关键尺寸 | 第22-23页 |
2.2 人体形态研究 | 第23-25页 |
2.2.1 人体形态介绍 | 第23-24页 |
2.2.2 人体体型分类 | 第24-25页 |
2.3 服装号型与人体体型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实验内容与建模方法 | 第27-46页 |
3.1 人体尺寸测量实验 | 第27-33页 |
3.1.1 测量对象 | 第27-29页 |
3.1.2 样本量确定 | 第29-30页 |
3.1.3 测量工具 | 第30页 |
3.1.4 测量条件 | 第30-31页 |
3.1.5 测量项目 | 第31页 |
3.1.6 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3.2 女体围度曲线测量实验 | 第33-37页 |
3.2.1 测量数据获取 | 第33-34页 |
3.2.2 坐标点采集 | 第34-35页 |
3.2.3 拟合点获取 | 第35-37页 |
3.3 数学建模与实验 | 第37-46页 |
3.3.1 函数插值 | 第37-39页 |
3.3.2 数据拟合 | 第39-42页 |
3.3.3 数学实验与分析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建立女体标准曲线数学模型 | 第46-77页 |
4.1 标准围度曲线构建 | 第47-64页 |
4.1.1 胸围标准曲线构建 | 第47-54页 |
4.1.2 腰围标准曲线构建 | 第54-59页 |
4.1.3 臀围标准曲线构建 | 第59-64页 |
4.2 数学模型数据分析 | 第64-71页 |
4.2.1 胸围曲线模型数据分析 | 第64-67页 |
4.2.2 腰围曲线模型数据分析 | 第67-69页 |
4.2.3 臀围曲线模型数据分析 | 第69-71页 |
4.3 特征点及特征数据研究 | 第71-77页 |
4.3.1 胸围曲线特征点回归模型 | 第71-75页 |
4.3.2 控制部位特征数据回归模型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模型验证及可行性分析 | 第77-81页 |
5.1 模型验证 | 第77-79页 |
5.2 可行性分析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4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