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防垢常用技术 | 第10-13页 |
1.2.2 防腐蚀常用技术 | 第13-14页 |
1.2.2.1 阴极保护 | 第13页 |
1.2.2.2 化学防腐 | 第13-14页 |
1.2.2.3 涂层防腐 | 第14页 |
1.3 铜锌合金材料 | 第14-16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铜锌合金防腐防垢机理分析 | 第18-25页 |
2.1 油田结垢机理研究 | 第18-20页 |
2.1.1 油田水垢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2.1.2 油田水垢的形成过程 | 第18-19页 |
2.1.3 油田水垢的主要成分和晶体结构分析 | 第19页 |
2.1.4 影响油田水垢的因素 | 第19-20页 |
2.2 铜锌合金防垢机理研究 | 第20-22页 |
2.3 油田腐蚀问题 | 第22页 |
2.3.1 二氧化碳腐蚀 | 第22页 |
2.3.2 细菌腐蚀 | 第22页 |
2.3.3 硫化氢腐蚀 | 第22页 |
2.4 铜锌合金防腐机理研究 | 第22-24页 |
2.4.1 调节溶液PH值控制腐蚀机理 | 第23页 |
2.4.2 有效减缓CO_2、H_2S腐蚀机理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特殊黄铜合金的制备及组织结构研究 | 第25-34页 |
3.1 特殊黄铜合金的制备及组织结构表征 | 第25-27页 |
3.1.1 特殊黄铜合金的化学成分设计 | 第25-26页 |
3.1.2 特殊黄铜合金的熔炼工艺 | 第26-27页 |
3.2 特殊黄铜合金表面自由能 | 第27-30页 |
3.3 特殊黄铜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 第30-31页 |
3.4 特殊黄铜合金结构表征 | 第31-32页 |
3.5 特殊黄铜合金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特殊黄铜合金防垢性能的研究 | 第34-47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34-36页 |
4.1.1 防垢性能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4.1.2 模拟溶液配置 | 第35-36页 |
4.1.3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6页 |
4.2 铸态和退火态合金对防垢的影响 | 第36-39页 |
4.3 温度对特殊黄铜合金防垢的影响 | 第39-42页 |
4.4 特殊黄铜合金对水垢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2-45页 |
4.5 特殊黄铜合金时效分析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特殊黄铜合金防腐性能研究 | 第47-59页 |
5.1 实验方法与设备 | 第47-48页 |
5.1.1 腐蚀测试方法 | 第47-48页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8页 |
5.2 静态失重法分析特殊黄铜合金的防腐蚀性能 | 第48-52页 |
5.2.1 温度对特殊黄铜合金的防腐性能影响 | 第48-50页 |
5.2.2 N80钢片腐蚀产物膜分析 | 第50-52页 |
5.3 电化学法分析特殊黄铜合金的防腐蚀性能 | 第52-57页 |
5.3.1 特殊黄铜合金对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2 不同温度下N80钢片的极化曲线 | 第53-56页 |
5.3.3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析特殊黄铜合金的防腐蚀性能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