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玉龙县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导论 | 第8-23页 |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 1、理论依据 | 第10-13页 |
| 2、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四) 玉龙县简介 | 第19-23页 |
| 1、玉龙县基本概况 | 第19-20页 |
| 2、玉龙县民族地方的特点 | 第20-23页 |
| 一、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现状 | 第23-28页 |
| (一) 玉龙县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特点 | 第23-26页 |
| 1、不同层次群众之间的需求差异性 | 第23-24页 |
| 2、民族性与多样性 | 第24-25页 |
| 3、被动接受性 | 第25-26页 |
| 4、希望通过弘扬民族文化改善生活条件 | 第26页 |
| (二) 影响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 1、文化素质因素 | 第26-27页 |
| 2、经济因素 | 第27页 |
| 3、环境因素 | 第27页 |
| 4、制度因素 | 第27-28页 |
| 二、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 第28-33页 |
| (一) 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 第28-29页 |
| (二) 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 | 第29-33页 |
| 1、公共文化财政保障 | 第29页 |
|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 第29-30页 |
| 3、公共文化艺术活动 | 第30-31页 |
| 4、公共文化文物保护 | 第31页 |
| 5、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 第31-33页 |
| 三、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的成就和问题分析 | 第33-40页 |
| (一) 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 (二) 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就 | 第35-36页 |
| (三) 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 1、玉龙新城缺乏民族文化内涵 | 第36页 |
| 2、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 第36-38页 |
| 3、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 | 第38-40页 |
| 四、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4页 |
| (一) 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滞后 | 第40-41页 |
| 1、职能转变不彻底 | 第40-41页 |
| 2、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41页 |
| (二) 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单一 | 第41-42页 |
| (三) 公共文化人才资源短缺 | 第42页 |
| (四) 公共文化投入资金缺乏 | 第42-44页 |
| 五、完善玉龙县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 | 第44-51页 |
| (一) 转变政府观念完善服务体制 | 第44页 |
| (二) 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44-45页 |
| (三)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 第45-46页 |
| 1、企业参与 | 第45页 |
| 2、非政府组织参与 | 第45-46页 |
| 3、基层社区参与 | 第46页 |
| (四) 创新文化发展,提升玉龙文化软实力 | 第46-47页 |
| (五) 丰富玉龙新城文化内涵 | 第47-48页 |
| (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49页 |
| (七) 建立公民需求表达机制 | 第49-51页 |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