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知识共享的定义 | 第10-12页 |
1.2.2 知识共享的过程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思路 | 第15-17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共享的模式与网络结构 | 第18-30页 |
2.1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团队的认识 | 第18-19页 |
2.1.1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团队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团队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需求 | 第19-22页 |
2.2.1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 | 第19-20页 |
2.2.2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分类 | 第20-22页 |
2.3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共享的模式 | 第22-24页 |
2.3.1 团队内开发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 | 第22-23页 |
2.3.2 不同下属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 | 第23-24页 |
2.3.3 开发人员与上级管理者之间的知识共享 | 第24页 |
2.4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共享网络的结构指标 | 第24-30页 |
2.4.1 网络的密度 | 第25-26页 |
2.4.2 网络的距离 | 第26页 |
2.4.3 中心性 | 第26-30页 |
第3章 DX汽车公司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共享网络的调查 | 第30-35页 |
3.1 调查的对象 | 第30-31页 |
3.2 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实施 | 第31-32页 |
3.3 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第32-35页 |
3.3.1 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2-33页 |
3.3.2 团队知识共享网络数据的整理 | 第33-35页 |
第4章 DX汽车公司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共享网络的结构分析 | 第35-51页 |
4.1 网络的结构形态 | 第35-38页 |
4.1.1 知识共享网络图 | 第35-36页 |
4.1.2 网络的密度 | 第36-37页 |
4.1.3 整体网络的中心性 | 第37-38页 |
4.2 网络的距离 | 第38-40页 |
4.3 网络的结构位置 | 第40-49页 |
4.3.1 程度中心性位置 | 第40-45页 |
4.3.2 中介中心性位置 | 第45-49页 |
4.4 团队知识共享网络结构的分析总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团队知识共享网络结构的改善策略 | 第51-55页 |
5.1 节点意识的建立 | 第51-52页 |
5.2 网络密度和距离的调整 | 第52-53页 |
5.2.1 制造更多交流的方式 | 第52-53页 |
5.2.2 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 第53页 |
5.2.3 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平台 | 第53页 |
5.3 关键节点的重视 | 第53-55页 |
5.3.1 合理安排核心成员的办公位置 | 第54页 |
5.3.2 发展新的核心成员 | 第54-55页 |
总结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