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 第13-15页 |
一、公司法人格正向否认制度 | 第13-14页 |
二、公司法人格反向否认制度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形成背景和法理基础 | 第15-19页 |
一、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形成背景 | 第15-16页 |
二、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美国判例法下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经验总结 | 第19-23页 |
第一节 美国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实践的发展 | 第19-21页 |
一、对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否定 | 第19-20页 |
二、对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肯定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美国判例法下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启示 | 第21-23页 |
一、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对司法实践的贡献 | 第21-22页 |
二、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适用标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构建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必要性 | 第23-32页 |
第一节 替代性制度的局限性分析 | 第23-27页 |
一、股权强制执行的局限性分析 | 第23-24页 |
二、撤销权之诉的局限性分析 | 第24-25页 |
三、债权代位权的局限性分析 | 第25-26页 |
四、财产保全制度分析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适用 | 第27-30页 |
一、运用原则性规定予以判决 | 第27-28页 |
二、对《公司法》第20条的扩张适用 | 第28-29页 |
三、对《改制司法解释》第7条的适用 | 第29-30页 |
四、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3条第2款的适用 | 第30页 |
第三节 构建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解决适用标准的混乱现象 | 第30-31页 |
二、保护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 第31页 |
三、解决司法实践中可能引发的问题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构建 | 第32-39页 |
第一节 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所致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 | 第32-34页 |
一、利益冲突 | 第32-33页 |
二、解决方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构建我国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4-35页 |
一、建议在《公司法》第20条第1款中增设股东不得侵害股东债权人利益的义务 | 第34页 |
二、建议在《公司法》第20条中增设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条款 | 第34页 |
三、建议在《公司法》第63条中增设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条款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我国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司法适用建议 | 第35-39页 |
一、明确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适用标准 | 第35-37页 |
二、明确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管辖责任 | 第37页 |
三、明确股东债权人反向否认公司法人格制度的举证责任 | 第37页 |
四、建立相关指导性案例辅助法律制度的适用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43页 |